论秦始皇之礼遇“巴寡妇清”

发布时间:2018-03-07 04:33

  本文选题:《史记》 切入点:秦始皇 出处:《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巴寡妇清"是《史记·货殖列传》中的著名人物,但司马迁对她何以得到秦始皇的高度礼遇并没有给予准确解说。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证实,秦国和秦朝政府一直保持着"重农抑商"的政策,因而巴寡妇清得到礼遇的主要原因,绝不是太史公笔下的"岂非以富邪"。事实上,与同时代的其他商人相比,巴寡妇清所得到的高度礼遇是由其所拥有的独特的经济、政治资源决定的:秦始皇对丹砂有巨量需求,在这一领域巴寡妇清具有特殊地位;巴蜀的稳定对秦朝保持统一很重要,巴寡妇清在巴地有重要影响;"以为贞妇而客之"是秦始皇"匡饬异俗"的政治需要。
[Abstract]:"Bai Widow Qing" is a famous figure in "History Records", but Si Maqian did not give an accurate explanation of how she got the high courteous treatment from Qin Shihuang.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materials prove that. The Qin and Qin governments have always maintained a policy of "emphasizing agriculture and suppressing commerce," so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courtesy of Ba's widow was not the evil of wealth as described by Tai Shi Gong. In fact, compared with other businessmen of his time, The high degree of courtesy received by Ba Widow Qing was determined by his uniqu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Qin Shihuang had a huge demand for Dansha, and in this field Ba Widow Qing had a special status; the stability of Ba and Shu was very important to the unity of the Qin Dynasty. The widow of Ba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in Pakistan, and it was the political need of Qin Shihuang.
【作者单位】: 成都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大学统战部;
【分类号】:K2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5 吴树勤;杨学坤;;以公心辨:辩论理念的回归与超越[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6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7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8 吴树勤;;礼学视野中的天人统一论——荀子“明于天人之分”思想的实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9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仇军;;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文化差异和冲突[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9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10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师帅;;简析司马迁眼中的秦始皇[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1期

2 张玉春;秦始皇容貌考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熊宪光;关于《史记》的两处标点[J];天府新论;1986年04期

4 李峰;;《史记》所见秦朝疆域四至考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夏明;;举迁人口多 重农抑商甚(秦汉时期)[J];中国就业;2002年12期

6 张连娜;刘红君;;司马迁王朝变迁观念刍议[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郁贤皓 ,张瑗;略谈《史记》的几个问题——与杨天宇同志商榷[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7年05期

8 周晏;秦始皇筑怀清台的另一种解读[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龚维英;“桓焠路奔燕”出处问题[J];人文杂志;1982年02期

10 刘刚;吕不韦系年二三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绍东;;湘水女神与巴山寡妇——对《史记》中与秦始皇有关的两位女性的史料解读[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2 董耀会;;论秦始皇长城的创建与边地开发经营[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3 陆勤毅;;客观评价秦始皇在统一货币中的作用[A];钱币文论特辑[C];1988年

4 孙文礼;;秦始皇“赐公子扶苏书”考[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5 辛德勇;;秦始皇三十六郡新考(摘要)[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6 陈玉屏;;先秦时期的统一发展趋势与秦始皇[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7 龚剑锋;许锴杰;;《国语》与《史记》记述范蠡比较[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志斌;;秦二世胡亥夺位说质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9 夏子言;;古高阙地望及赵北长城西部走向[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10 谢鸿喜;杨剑英;;战国上党郡县考[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章红雨;王立群:“焚书坑儒”说法有误[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李乔;王立群“修改历史教科书”之议不可取[N];北京日报;2009年

3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4 浦善新;秦代郡制考证(上)[N];中国社会报;2009年

5 熊铁基;秦始皇的最后十年[N];光明日报;2004年

6 李开元;秦始皇后宫之谜与亡国之因 下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7 李开元;秦始皇的后宫之谜与亡国之因[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记者  郭青;长安区发现大型战国时期秦陵园遗址[N];陕西日报;2006年

9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 王子今;秦皇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N];光明日报;2009年

10 张传玺;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N];中华读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全介;秦汉政治与儒生[D];浙江大学;2005年

2 何慕;秦代政区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许健;汉代礼法结合综治模式的确立及其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4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5 吕红梅;秦汉士人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马士远;周秦《尚书》流变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朱思红;秦水资源利用之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8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胥仕元;秦汉之际的礼治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10 包瑞峰;嬴秦礼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振威;《史记》楚汉之际若干历史问题的考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洪良;《史记》《战国策》对战国历史记载之比较[D];郑州大学;2004年

3 张莉;从《史记》记载看三晋地区战争频仍的原因[D];山西大学;2003年

4 刘萍;《孔子家语》与孔子弟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5 崔军伟;《汉书》矫改《史记》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郭慧;《战国策》《史记》策士形象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安子毓;《史记》所载秦代史事辨疑[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应朝华;《史记》在唐代的接受[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耿文风;唐代《史记》传播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孔宇;秦皇汉武文化政策之比较[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77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577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5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