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谦与《八华山志》
本文选题:华山志 切入点:书院 出处:《浙江档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许谦其人及《八华山志》的由来许谦(1269—1337),字益之,号白云山人,浙江东阳人,元朝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宋元时期婺学集大成者。师承元"金华四子"之金履祥,刻苦勤奋,尽得其传,学识渊博,天文地理、食货刑法、文字音韵等,无不通晓。《元史》称赞其为"于书无不观,穷探圣微。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一生素志恬淡,屡辞官
[Abstract]:First, the origin of Xu Qian's people and the "eight Huashan Records". Xu Qianzhong (1269-1337A), a native of Baiyun Mountain, was born in Dongyang, Zhejiang Province, a famous thinker of the Yuan Dynasty, an educator, and a master of Wu studies in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He inherited Jin Lixiang from the "four sons of Jinhua" in the Yuan Dynasty. Hard work, hard work, learned, astronomical geography, food and criminal law, words and sounds, etc. "Yuan history" praised it as "in the book all the view, poor exploration of the Shengwei. Although the Xianji, do not dare to ignore". Life Suzhi quiet, repeatedly quit officials
【作者单位】: 东阳市图书馆;
【分类号】:K247;G649.2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宪文;;清代温州东山、中山书院史事考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2 温梁华;昭通地区历史上的书院及义学[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86年02期
3 杜文玉 ,罗勇;论宋代江西文化的发展[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刘玲娣;宋代书院及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梁志忠;;长春养正书院[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4期
6 萧东海;明万历重修白鹭洲书院考述[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S1期
7 吴小红;论元代的书院官学化与社会教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8 赵有翼;宋代书院与中国儒家文化关系说[J];甘肃高师学报;2003年04期
9 邓洪波;元代书院藏书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李科友;汤显祖与书院[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布生;;朱熹创建竹林诸精舍与兴复白鹿诸书院考[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吴海波;;两淮盐商与清代文教事业[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3 黄金钟;;朱熹与福建书院考评[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4 李劲松;;五代时期的江西书院考述[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5 崔正德;曹正庆;;宋明时期江西人才盛况及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池小芳;;义学的性质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李建兰;;欧阳守道与白鹭洲书院[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8 若亚;;《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9 徐晓望;陈遵沂;黄洁琼;;宋代区域文化发展的高峰——闽北文化[A];武夷文化研究——武夷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何巧云;;论明朝休宁儒学之兴盛[A];安徽省徽学学会二届二次理事会暨“徽州文化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禾丽采;古代的“书院”[N];云南政协报;2004年
2 杨齐生;宋代的四大书院[N];中国审计报;2004年
3 申霞;明末书院的创建和毁禁[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李广生 刘建岱;明清书院兴与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左漫莹 余贤杰;清代兰州的三大书院[N];兰州日报;2005年
6 董生贵;陇南的古书院[N];民主协商报;2006年
7 金鉴;汇芳书院[N];中国档案报;2002年
8 湘妃竹;我国古代著名书院[N];甘肃经济日报;2001年
9 薛林荣;清朝的秦安书院[N];天水日报;2005年
10 张书勇 张晓红 吕中田;邓州修复花洲书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时龙;明代中晚期讲学运动:1526—1626[D];复旦大学;2004年
2 王洪瑞;清代河南学校教育发展的时空差异与成因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吴大旬;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5 兰婷;金代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周惊涛;海洋史视野下明清闽台区域的教育发展与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殊芳;清代台湾的闽南移民家族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黎仕明;清代甘肃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2 李燕;张伯行的理学传播活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宋云峰;晚明王门讲学的历史进程[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玉功;宋朝助学活动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郑连聪;阮元与学海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曹红德;明代山东基层教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森;明清河北进士的时空分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希伟;清代山东乡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冯明;清代湖北义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康保苓;试论唐代文化重心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33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3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