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与宋夏战争三题述论
本文选题:韩琦 切入点:西北边防 出处:《山东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就韩琦与宋夏战争的三个方面问题,即谏官韩琦论西北边防、韩琦与好水川之战、韩琦与宋对横山的谋夺等来探讨韩琦在好水川之战前的成为良将的潜在素质,试图廓清韩琦对好水川之战的实际影响,并发掘他在宋谋夺横山过程中的贡献和地位,来展现韩琦人生中与宋夏战争相关的部分侧面,以及宋夏战争前与宋夏战争过程中的部分场景。 谏官韩琦论西北边防,通过对韩琦相关论奏的详尽搜集、综合分析和有效推理以及对比研究,具体分析了在宋夏关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朝廷讳言边事的政治氛围下,韩琦表现出关心边事、重视边防、了解军情并勇于提出备边建议的形象,由此得出韩琦是一位对北宋朝廷负责任的有识之臣得结论。 韩琦与好水川之战诸问题辨析,主要对三个问题进行了辨析或商榷。首先通过对人们常常引用的《东轩笔录》中一则与好水川之战有关的史料的考订和相关分析,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判断其不适合于作为好水川之战中韩琦“贸然出击”的材料之用,并对该材料可能的性质作出推断。又从正面论证了韩琦没有“贸然出击”的事实。其次,通过对韩、范分歧的具体内容的认定,分析韩、范分歧对宋夏战争局势产生的实际影响,得出韩、范分歧是宋夏好水川之战爆发的外部条件的结论,所以并不是宋军败于好水川的因素。最后,依据史实,对韩琦无谋而致好水川之败与不重视后勤供应而对好水川之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又通过史料分析,得出韩琦在好水川之战中的失策在于他不能亲临行阵和用人不当的认识 韩琦与宋对横山的谋夺,通过对韩琦相关史料的搜集和分析,具体探讨韩琦与范仲淹共同谋划的横山策略提出过程中韩琦所做出的具体贡献。最后对韩琦在宋夺取横山历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过渡角色,,进行了事实叙述和简要评价。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ree aspects of Han Qi and the Song summer war, the official Han Qi on the northwest border, Han Qi and the haoshuichuan war, Han Qi and song of the Hengshan plot to take to discuss Han Qi in haoshuichuan war has become a potential quality good, the actual impact of trying to clear Han Qi haoshuichuan war, and explore his plot to take Hengshan in the process of contribution and status in Song Dynasty, to show the part side associated with the summer war in Han Qi's life, part of the scene and the song of the summer before the war between song and Xia in the course of a war.
The Han Qi on the northwest border, detailed collection by Han Qi related theory playe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effective reasoning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key period of transform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ng and Xia, whereas no margin of the political atmosphere, Han Qi expressed concern about the side of things, pay attention to frontier, military intelligence and the courage to understand by a margin that image, so that Han Qi is a court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responsible officials must have knowledge of the conclusio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f Han Qi and the haoshuichuan war, mainly on the three aspects of discussion. Firstly, or by reference to the "people often Dongxuan record > in a related haoshuichuan war historical textu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to question the authenticity of the judgment, not suitable for as Han Qi" haoshuichuan war in a hasty attack "material, and make inferences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material may be. And from the positive demonstration that Han Qi did not" rush to attack "fact. Secondly, based on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Han, finds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nalysis of Han fan, fan divided on the actual impact the song of the summer war situation has come to South Korea, van Xiahao song divergence is water Sichuan the outbreak of the war in the external conditions of conclusion, so not to turn good water Sichuan factors. Finally,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facts, but without seeking haoshuichuan defeat and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water supply of Han Qi The viewpoint that Sichuan war had a negative influence was discussed. Through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Han Qi's failure in the battle of good water Chuan is that he can't go to battle array and improper use of human knowledge.
Han Qi and song of Hengshan take over, through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Han Qi of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put forward specific contribution in the process of Han Qi to discuss Han Qi and Fan Zhongyan jointly plan the Hengshan strategy. At the end of an important transition role Han Qi played in Song Duoqu Hengshan in the history of the story and a brief evaluation.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K24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一璞;;拼死拒登皇位的宋朝三帝[J];文史天地;2011年04期
2 陈峰;;英雄末路 记北宋名将狄青[J];美文(上半月);2011年07期
3 喜富裕;;关于明朝成化年间“洮岷寺僧诡名冒贡”问题探讨[J];西藏研究;2011年04期
4 西湖居士;;御教场刀劈王天化[J];章回小说(中旬刊.专题版);2011年07期
5 吕九卿;;北宋范仲淹继室张氏墓志的史料价值[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程民生;;宋英宗朝开封气象编年[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琰玲;张玉海;;浅谈明代固原州志所载宋夏史料[J];西夏研究;2010年04期
8 王晓东;;论宋人结集动因[J];衡水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瑞来;;配享功臣:盖棺未必论定——略说宋朝官方的历史人物评价操作[J];史学集刊;2011年05期
10 米礼宾;;从庆历新政到熙宁变法——范仲淹、王安石所面对的不同改革阻力及其影响[J];文史博览(理论);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永宣;;北宋校正医书局的成立与三朝丞相韩琦相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家齐;;“嘉yP之治”问题探论[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汪天顺;;试论王安石变法前宋朝对西北地区的经营[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5 胡步川;;李仪祉先生年谱[A];水文泥沙研究新进展——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0年
6 董倩;;明代官牧政策简论[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7 常建华;;明清时期的山西洪洞韩氏——以洪洞韩氏家谱为中心[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林森;;老峨眉山上凤凰殿的考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邵雍;;冯玉祥与秘密会社[A];近代中国(第十三辑)[C];2003年
10 ;人名索引[A];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论文论著目录(2001-2002)[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心 驻新疆军区记者 吕永泰;见证西北边防30年变迁[N];新疆日报(汉);2008年
2 记者 尚丽娟 实习生 郭旗;我市韩琦墓地考古取得重大成果[N];安阳日报;2009年
3 ;洋话可连篇经营也复制[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4 樊永强 记者 马三成;西北边防官兵按时穿上合体军服[N];解放军报;2010年
5 记者 胡君华 马三成;西北边防执勤手段今非昔比[N];解放军报;2001年
6 新华社记者 蔡晖 范青 新华社通讯员 李志刚;忠诚铸起的脊梁[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记者 李虎成;世界韩氏恳亲大会在安阳开幕[N];河南日报;2006年
8 韩素婷邋特约通讯员 张应翔;新疆军区某陆航团开辟12条巡逻航线[N];解放军报;2008年
9 通讯员 何哲 王昌明 陈学智;宁夏军区给水某部为西北6000万人找到水[N];宁夏日报;2007年
10 梁建国;北宋官员的干谒[N];团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亚;韩琦与宋夏战争三题述论[D];山东大学;2006年
2 屠青;韩琦交游考略[D];郑州大学;2003年
3 王玉;韩琦诗歌中人与诗的互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彦霞;人际网络与士人仕宦[D];河北大学;2004年
5 弓建中;公元前2世纪前后秦汉西北边防及其效果[D];西北大学;2001年
6 戈庆华;韩琦诗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思丽;北宋政治家韩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尧均;韩琦与北宋中期政治[D];暨南大学;2000年
9 何永明;洋务运动在巩固中国近代西北边防中的作用[D];新疆大学;2006年
10 周保明;大食东扩与唐前期西北边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459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4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