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学政与试律诗

发布时间:2018-03-21 23:42

  本文选题:乾隆帝 切入点:试律诗 出处:《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乾隆年间,科举大小试增试五言律诗,其本意在于化繁为简,实现清朝储才与抡才的统一。然而,试律诗自上而下进入科举乡会试、学政考试的进程以及在科举场次的调整,又偏离了乾隆帝的初衷。试律诗最终定为乡会试的头场文体,与八股文并重,对清后期的选才取向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Abstract]:Qianlong imperial examination to test the size increase test Wuyan verses, its intention is to simplif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was the only unified storage at trial. However, Lushi down into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the township will try to learn the political process and the adjustment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essions, and deviated from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Qian Longdi. Head field style poems the final set of Xiang try, both with stereotyped writing, and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people orientation in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ZD10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2YJC751001)
【分类号】:I207.22;K24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志扬;;清代对试律诗艺的探索[J];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英;新发现的一份朝考卷[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2 孙静;;孙梅的家世与生平补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郗鹏;李新;;清代国子监行政官员选用制度述评[J];北方论丛;2008年02期

4 王志;;宪法平等权中的统合标准刍论[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10年03期

5 卢明辉;略谈清代汉族与北方各族的文化交流[J];北方文物;1985年04期

6 伏涛;;从赵翼的场屋经历管窥清代科举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覃寿伟;;海洋视野下蓝鼎元的民本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2期

8 韩晓洁;;论清代满人入仕及迁转途径[J];东北史地;2012年03期

9 倪军民;雍正帝改革科学制度考述[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3期

10 杨春俏;;清代科场加试试帖诗之始末及原因探析[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林李楠;;清初科举政策与传统社会治理——兼论考试的多重价值与功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田澍;;明代八股文略论[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刘仲华;;清代大兴何氏历算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5 张杰;;清代殊卷所见蒙古旗人科举家族[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6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7 汪维真;;明代孔颜曾孟四氏圣裔的教育与科贡——以阙里孔氏庙学为中心[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3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中原;王阳明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李永泉;《儿女英雄传》考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4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田建荣;中国考试思想史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蒋金星;《清代xC卷集成》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8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朱焱炜;明清苏州状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会;清代顺康雍时期殿试策问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谷小溪;康熙时期《诗经》文献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小燕;《申报》散文文体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骥;清代广西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丁之涵;明清《四书》专题类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建美;俞正燮考据学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阳;清末民初苏州士绅的转变与坚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姬忠科;靳辅治河相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蒋寅;起承转合:机械结构论的消长──兼论八股文法与诗学的关系[J];文学遗产;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大威;艺术女神的眼[J];领导文萃;1997年09期

2 ;那拉氏皇后:同为皇后命迥异 怒断青丝终遭弃[J];章回小说(下半月);2009年04期

3 崔岩;;乾隆帝御制诗史学价值探微[J];求是学刊;2008年05期

4 郭德昌;;乾隆诗怀平顶松[J];文化月刊(诗词版);2007年01期

5 竹洁钰;;灯谜联难倒君臣[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6 张银山;;乾隆私访少林寺[J];牡丹;1995年01期

7 肖汉友;“掌嘴三十”的启示[J];决策咨询;1996年10期

8 徐卓人;;千尺雪[J];苏州杂志;2010年02期

9 于佩琴;;承德永佑寺舍利塔八方楹联赏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年03期

10 段振离;;香妃的传说与真实的香妃[J];婚育与健康;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庆丰;戴鑫英;朱培文;;乾隆帝的《盛京赋》——18世纪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浪漫篇章[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吴四丰;;李士桢曾隶镶黄旗下包衣[A];红学论文汇编[C];2004年

3 王达敏;;论姚鼐在四库馆汉宋之争中的立场、孤立及其告退主因[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沈原;毛必扬;;清宫满文诗歌的韵律[A];满学研究(第三辑)[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石衡潭;一日为史 细说乾隆[N];中华读书报;2006年

2 吴越子;徐卓人新书《赵宦光传》品读[N];文艺报;2007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吴伯娅;乾隆帝与诗翁沈德潜[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陈宛茵;漫话春灯谜[N];四川政协报;2002年

5 张忠孝邋(成都市);重刊《雪鸿堂集》序[N];巴中日报;2008年

6 钱树信;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颂歌[N];承德日报;2009年

7 汤华 展舒;剑吼《龙门关》[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平;王文治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2 王兵;清人选清诗与清代诗学[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夏薇;《醒世姻缘传》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范晓娟;许瀚学术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易琼;论《阅微草堂笔记》中狐世界的构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爽;清代《钱注杜诗》暗中流传与突破禁毁考述[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夏文婕;范钟年谱[D];苏州大学;2011年

5 吴娟娟;《现代评论》教育独立思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超;清代回族学者蒋湘南及其诗文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61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461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ba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