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孝治”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性蜕变

发布时间:2018-03-23 21:23

  本文选题:西周 切入点:以孝治天下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以孝治天下"的实质是借重宗法治国,这种政治模式发端于华夏国家产生之初,其巅峰状态出现在西周。西周是全面贯彻"孝治"的典范,其主要特征是伦理化的政治观念体系、宗法性的政权组织原则和礼制化的以宗法治天下。帝制"孝治"则是从王制"孝治"蜕变而来的。源远流长的政治传统导致"孝"及"孝治天下"成为中国古典政治学的核心范畴及核心命题之一。
[Abstract]:The essence of "governing the world by filial piety" is to rely on patriarchal clan to govern the country. This political model originate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mergenc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ts peak state appeared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which was the model of the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filial piety". Its main characteristic is the ethical political concept system, The principle of patriarchal political organization and the rule of propriety govern the world by patriarchal rule. The imperial system "filial piety" is transformed from the royal system "filial piety". The long-established political tradition leads to "filial piety" and "filial piety governing the world" to become Chinese classical. The core categor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one of its core proposition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TJZL12-004)
【分类号】:K224;D69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皓政;;一部诗意的“历史”——论《聊斋志异》的文本性质与历史品格[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尚继武;;《聊斋志异》反讽叙事修辞简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郭振香;论《礼运》与《中庸》在治政之道上的分野[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丁成际;;“各得其宜”与“群居和一”——荀子“群己之辨”的价值意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刘书增;张润泽;;试论先秦时期赵国农业的发展水平[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8 杨_g;;古籍校勘浅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9 袁军;;略论明清之前文言小说中侠客形象的发展演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10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宋超;;“先农”与“神农炎帝”——以里耶、周家台秦简为中心的讨论[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周凤五;;上博楚竹书《彭祖》重探[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方铭;;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与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邓国光;;《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6 马德邻;;先秦儒学语境中的“和谐”范畴[A];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纪念孔子诞辰2556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7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戚海峰;;中国消费者独特消费品偏好形成机制分析:基于控制欲望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何胜冰;;韩非之术探研[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10 朱立侠;;古代诗歌语音表述形式考[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袁野;汉画像石造型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祝娇娇;医学生诚信教育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许庆玲;试论孝观念向封建孝道的转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郑彩云;从“崇礼”到“诡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郭小娟;《忍经》忍文化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康龙;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周晟;《色叶字类抄》汉字词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涛;左玉莲;;试论汉初封国与西周分封制度[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张凤朝,史广峰;西周诸监的军事地理意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04期

3 周迎春;说西周的“宗法制度”[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聂蒲生;;论西周的宗法制[J];黑龙江史志;2008年10期

5 陈抗行;;“共和行政”后的阴谋角力[J];小康;2009年04期

6 欧阳勤;;论二雅中南方战争诗与西周王朝的对南开拓[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王问靖;;漫谈汉代“以孝治天下”的社会实践(下)[J];孝感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向文斌;;西周宣王时期社会冲突与社会控制探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季乃礼;刘杰;刘远涛;;汉代“以孝治天下”与士人的政治人格[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王志慧;;从《穆天子传》看周穆王的档案意识[J];兰台世界;2010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晓景;;西周建都洛邑浅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1986年

2 王岸茂;;清朝的皇陵和封建专制[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选[C];1981年

3 许兆昌;;上古华夏区域国际体系的演变[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4 谢乃和;;西周官制中王与后分治制度考论[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5 曾辉;;乾隆皇帝与太庙[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6 刘庆柱;;古代都城研究重要性与辽上京在中国古都的地位——在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刘跃宾;;胡思庸先生来石讲学[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5第2期)[C];1984年

8 连心豪;;宋儒与谱牒之学[A];闽台谱牒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旭华;;谈谈南朝清议的发展演变[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10 陶兴华;;西周厉、宣之际的“共和”与“共和行政”[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海晏;名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04年

2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吴成国;从人名看魏晋南北朝的孝道文化[N];光明日报;2008年

3 ;明清皇陵之明孝陵[N];西部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治国;金文所见西周王朝官制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超;西周王朝中央官僚体制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邓敏;清代服制案例的基本类型及其伦理精神[D];湖南大学;2007年

3 张培国;孔子与西周宗法制度[D];山东大学;2008年

4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建业;孝文化与汉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辉平;殷卜辞中商王庙主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梁艳丽;论西汉妇女的政治参与[D];内蒙古大学;2008年

8 尹怡朋;秦汉养老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郭霞;先秦卫国兴衰历史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宇;论清代孝义文化的发展[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55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55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1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