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至民国时期兰州城市发展与地域影响

发布时间:2018-03-25 03:20

  本文选题:兰州 切入点:清至民国时期 出处:《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兰州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是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居南北之中,扼东西要塞,黄河横穿境内,地势沿河起伏。历史上长期处于我国西北部游牧民族和东部汉族农耕民族经济、文化、政治区的交汇地带,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区域位置形成了其独特的发展轨迹。清代,随着兰州省会地位的确立,兰州一跃成为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奠定了日后兰州在甘肃乃至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晚清民国以来,兰州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城市近代化趋向日趋明显,并伴随自身独特的特点。 城市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今日之城市都是历史时期城市的延续,昔日城市的发展不仅为今天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且许多过去促进或阻碍其发展的因素,至今仍或多或少地发挥着作用。研究兰州城市历史地理,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西北重镇,兰州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过程有着其独特的发展演变轨迹。本文主要从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影响、城市近代化等几个方面着手,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兰州城市发展的基本情况,通过对兰州城市历史地理的研究,不仅加深我们对兰州城市发展过程的再认识,同时也能为兰州市自身建设和再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Lanzhou is one of the famous historical c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Gansu Province. The terrain is up and down along the river. In history, it has been in the intersection of economy, culture and political area of nomadic and eastern Han nationality in the northwest of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ime.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regional position have formed its unique development track.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Lanzhou's provincial capital status, Lanzhou became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center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which also established Lanzhou's central city status in Gansu and even the Northwest region in the future.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trend of urban modernization in Lanzhou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accompanied by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e development of cities has a historical inheritance, and today's cities are the continuation of historical periods. The development of former cities not only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oday's cities, but also many factors that promoted or hindered their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So far, it is still playing a more or less important role. The study of Lanzhou's urban history and geography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s an important city in northwest China with a long history, Lanzhou has been formed.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process has its uniqu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track. 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city scale, the city form, the city interior space structure, the city area influence, the city moderniza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To study the basic situation of Lanzhou city development from Qing Dynasty to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rough the study of Lanzhou city history and geography, not only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Lanzhou city development process,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zhou self-construction and re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K249;K2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宝源;;论兰州鼓子发展历程及概况[J];青春岁月;2011年16期

2 王宗元;;汉金城县治地考[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亚杰;张兰英;齐玉玲;王应芳;;兰州地区孕妇TORCH感染的临床研究[A];纪念卓越的人民医学家林巧稚大夫诞辰100周年——全国妇产科高级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1年

2 董永霞;石春蕊;石春波;李文竹;贾育蓉;涂晨;;兰州地区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诱因的病例对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陈林芬;;兰州地区HBV与TTV混合感染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李文竹;宋玉梅;;兰州地区不同性别解脲脲原体检测与药敏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14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董继元;高宏;王式功;姚焕炬;;兰州地区苯并(a)芘的多介质环境归趋模拟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周彬;李文凡;居军;马惠民;;兰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7 姚焕炬;高宏;董继元;;兰州地区多环芳烃的跨界面迁移与归趋模拟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08暨第三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朱俊杰;曹继秀;钟巍;王建力;;兰州地区黄河最高阶地与最老黄土的古地磁年代研究[A];199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李秉文;王伟;;我国的经济周期性调控与兰州经济发展[A];甘肃成人教育协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志禄;刘笃基;刘小军;王玉龙;;兰州地区6701例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病种的构成比分析[A];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次全国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晓芳;兰州各医院未出现“血荒”[N];兰州日报;2010年

2 李东麟;小荷才露尖尖角[N];兰州日报;2005年

3 文洁;共建兰州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N];甘肃法制报;2007年

4 李永武;提升防控能力 维护和谐稳定[N];兰州日报;2007年

5 赵万山;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成立[N];兰州日报;2005年

6 记者王新存;让省城水更清天更蓝[N];甘肃日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谢逍;换个方向,,你就是“第一”[N];甘肃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谢逍;近一点,早一点,好一点[N];甘肃日报;2006年

9 记者 周丹波;掀起春季造林绿化的热潮[N];甘肃日报;2007年

10 安文迟;兰州最早的共青团员[N];兰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桂芳;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2 刘理臣;生态网络城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黄德军;黄河兰州段水质污染对花背蟾蜍的毒理学影响[D];兰州大学;2007年

4 苏怀;兰州东部地区1,240ka以来的河流阶地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张蓉芳;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乔军;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基因的筛选、表达及重组蛋白免疫原性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8 杨桂芳;流域、古气候、人类活动——机理、过程、指标体系及其方法论的探讨[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恩茂;基于全寿命周期费用的节能住宅投资决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冯鑫媛;兰州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沙尘天气对其影响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长青;2009-2010年兰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卢立志;兰州地区汉族成年人正常(牙合)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李博文;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王永霞;2010-2011年兰州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5 刘照涌;兰州地区大型中央企业办学体制改革的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剑英;兰州地区森林旅游资源定量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01年

7 任婷;兰州地区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初探[D];兰州大学;2010年

8 贾力娜;兰州摇滚乐透视[D];兰州大学;2008年

9 杨永波;兰州地区舞狮运动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闫书婷;兰州地区幽门螺杆菌临床分离株耐药状况及基因分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613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13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