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民天:清代备荒仓储的政策演变与结构转换
本文选题:常平仓 切入点:义仓 出处:《史学月刊》2014年04期
【摘要】:正所谓备荒仓储,主要指以积贮防荒为宗旨的常平仓、社仓和义仓等,是传统荒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备荒仓储集传统时代之大成,其成就远迈前代。按照现下通行的看法,其发展大致是一个"国退民进"的过程,即,官办的常平仓在盛清时期居于主导地位,中晚期之后日渐倾颓,以民间力量为主体的社仓和义仓方获得良好发展。事实上,这种看法并未获得充分论证。其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缺陷,在于没有确切引入国家的视角,以致相关的制度史认知远不够完善。至于这种缺陷的主要反映,就是对
[Abstract]:The so-called derelict warehousing, which mainly refers to the common open warehouse, social warehouse and righteousness warehouse, which aims at storing and preventing fam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raditional famine policy. The Qing Dynasty reserve warehousing gathered the great success of the traditional era, and its achievements were far behind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evailing view, Its development was roughly a process of "withdrawing the country from the people's advance", that is, the government-run Chang-open warehouse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prosperous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gradually decayed after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The social warehouse and the righteousness warehouse, with the main body of folk forces as the main body, gained good development. In fact, This view has not been fully demonstrated. One of its serious defects lies in the fact that it is not exactly introduced into the national perspective, so that the relevant understanding of institutional history is far from perfect. As for the main reflection of this defect, it is a reflection of th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灾荒纪年暨信息集成数据库集成”(13&ZD092)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91;K2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鹏程;古代湖南仓储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张岩;论清代常平仓与相关类仓之关系[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年04期
3 陈桦;清代防灾减灾的政策与措施[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4 姚建平;清代两湖地区社仓的管理及其与常平仓的关系[J];社会科学辑刊;2003年04期
5 黄鸿山;元代常平义仓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陈明光;唐朝的两税三分制与常平义仓制度[J];中国农史;1988年04期
7 吴滔;论清前期苏松地区的仓储制度[J];中国农史;1997年02期
8 李映发;清代州县储粮[J];中国农史;1997年01期
9 雷家宏;宋代的粮食调剂述论[J];求索;1993年02期
10 白丽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义仓的设置、运营及与社仓的关系[J];江汉论坛;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三谋;;清代华北储粮备荒探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崔允精;;大蒙古国时期鳏寡孤独救济与常平仓[A];蒙古史研究(第七辑)[C];2003年
3 江贻隆;;盛世名臣方观承的惠政与教化[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文润;;唐代和籴制度的性质及作用[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5 唐文基;;明代粮食仓储制度[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6 李志鸿;;试述朱熹的荒政思想和荒政实践[A];闽学与武夷山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任振儒;;喜峰口民国海关与经济文化[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8 张维;;“天下之文章,其萃于岭西乎”——试论“岭西五大家”及其对延续桐城派的作用[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汪明;;难忘的“战斗”[A];老兵话当年(第四辑)[C];2003年
10 王双怀;;试论开元时期的经济政策[A];唐史论丛(第七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牛铭实;中国民间的自治与扶贫[N];中国社会报;2004年
2 徐文彬;朱熹与社仓[N];中国社会报;2011年
3 李厚之 张会鉴;安康仓房楼[N];安康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刘冰石 本报通讯员 刘晓峰;喜看义仓新变化[N];安徽日报;2009年
5 记者 刘冰石 通讯员 漆武;义仓社区 着力打造全国样板社区[N];安徽日报;2009年
6 王军;古代粮食仓储制度考析及启示[N];人民日报;2002年
7 庄华峰 宋 标;宋代的社会救济事业 [N];光明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黄初晨;南城发现宋代吴氏重建社仓碑刻[N];抚州日报;2011年
9 江西省民政厅 罗文兵 肖文英;江西慈善活动史话[N];中国社会报;2001年
10 记者 董超 通讯员 温希;珠海神探李社仓[N];深圳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超民;常平仓:美国制度中的中国思想[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2 王璋;灾荒、制度、民生—清代山西灾荒与地方社会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王虹波;1912-1931年间东北灾荒的社会应对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张国骥;清嘉庆、道光时期政治危机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5 郑俊峰;开放经济下国家物资储备调控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钟金雁;宋代东南乡村经济的变迁与乡村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张祖平;明清时期的政府社会保障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吴宾;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邵华;湘军与晚清湖南社会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金勇强;宋元时期政府救荒应对与区域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琳;清代广西仓政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吴霞成;清代山东仓储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岳秀芝;清代晋东南社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何适;宋代义仓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5 张小丹;以义仓为代表的建宁府仓储研究(1835-1938)[D];厦门大学;2009年
6 赵鑫;清代河南仓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7 黄鸿山;长元吴丰备义仓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江芦;清代粮食救济政策及其在地方的实施[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陈瑶;晚清湘潭公共事务与地方政治[D];厦门大学;2008年
10 陈兰霞;晚清辰州府义仓与地方社会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621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62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