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四川雅安水东乡家族研究
本文选题:四川雅安 切入点:老姓家族 出处:《社会科学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过去我们大多研究清代四川移民家族的发展状况,忽略了清代四川本地家族的发展状况。四川雅安县水东乡存有明代以来的本地人群,这些老姓人群及其家族与佛教寺庵关系密切。清中期以来,随着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开疆拓土以及水东乡入学士子的增多,水东乡老姓家族逐渐从佛教信仰中部分地分离出来,朝着儒家设计的路线靠拢,树立宗支碑,改造寺庵为祠堂乃至修建祠堂。
[Abstract]:In the past, we mostly studied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immigrant families in the Qing Dynasty, ignoring the development of Sichuan local families in the Qing Dynasty. Shuidong Township in Ya'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had local people from the Ming Dynasty. These old surnames and their familie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Buddhist monasteries.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Qing government in the southwestern region of Xinjiang and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Shuidong Township, the family of the old surname of Shuidong Township was gradually separated from the Buddhist faith. Close to the Confucian design line, set up a monum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emple for ancestral halls and even the construction of ancestral halls.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清代川藏茶道的市场与地域社会研究——以四川雅州府和邛州为中心”(11YJC7700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重大研究项目“清帝国的建构与西南土著社会演变”(11240-319101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11LZUJBWZY006)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常建华;;近十年明清宗族研究综述[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2 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3 王东杰;;“乡神”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J];历史研究;2008年02期
4 刘蓬春;;东山客家的“风水”族规[J];四川文物;2008年01期
5 陈志刚;;清代四川雅安“麻城县孝感乡”传说的兴起与传播[J];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6 乔素玲,刘正刚;清代台湾与四川移民家族发展比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刘蓬春;;从《刘氏家族示谕碑》看清代东山客家的宗族管理[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01期
8 张彦;;略论“湖广填四川”后四川宗族组织的变迁[J];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年01期
2 王志龙;;近代安徽族田经营研究[J];安徽史学;2010年05期
3 李甜;;旌德隐龙方氏与清代徽州宗族组织的扩大[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4 孙修远;;泛政治化背景下的家族秩序续建——以苏北乐安堂孙氏两次修谱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丽川;“客家”称谓年代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刘军;王询;;中国古代宗族聚居与宗族形态的历史考察[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7 陆华;试析史pぁ蹲手瓮臀摹分械姆窖韵窒骩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吴珂;;清代四川地区民间演剧与社区认同[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9 夏中易;对客家话“入声”的两点思考——入声论之八[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刘小方;;世界遗产视野下的洛带古镇保护问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2 谢庐明;;传统与变迁:赣南客家家法族规的地域性分析[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庄英章;;试论客家学的建构:族群互动、认同与文化实作[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4 郭一丹;;从“湖广填四川”到西部大开发:成都客家人的文化认同与变迁[A];族群迁徙与文化认同——人类学高级论坛2011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尔波;明清时期祁门谢氏宗族及其遗存文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3 李建华;西南聚落形态的文化学诠释[D];重庆大学;2010年
4 代洪亮;复兴与发展:学术史视野中的中国社会史研究(1980-2010)[D];山东大学;2011年
5 赵爽;征地、撤村建居与农村人际关系变迁[D];复旦大学;2012年
6 赵红卫;明清安丘曹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许智银;唐代临淄段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杨宇振;中国西南地域建筑文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9 张思奇;中国行政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作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欣华;明代疫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吉芳;漳州北溪蒋氏宗族的人类学个案观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董文英;川西民居构成形态与环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黎林;岭南传统水乡古村落[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5 张开邦;明清时期的祠堂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耿直;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谢丹;乡土记忆与社区整合[D];西南大学;2011年
8 秦平;冲突与控制:乡村邻里纠纷的社会学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何衡松;清代成都地区移民社会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为波;宗族在乡村社会整合中的作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力行;徽州宗族研究概述[J];安徽史学;2003年02期
2 张研;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土地权属的再思考——以土地交易过程中的“乡规”、“乡例”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1期
3 彭文宇;清代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5期
4 冯尔康;清代宗族、村落与自治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程美宝;;近代地方文化的跨地域性——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粤乐和粤曲在上海[J];近代史研究;2007年02期
6 中岛乐章;围绕明代徽州一宗族的纠纷与同族统合[J];江淮论坛;2000年02期
7 中岛乐章;围绕明代徽州一宗族的纠纷与同族统合(续)[J];江淮论坛;2000年03期
8 刘正刚;试论清代四川南华宫的社会活动[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7年04期
9 唐力行;朴元q囍睹髑寤罩葑谧迨费芯俊穂J];历史研究;2005年02期
10 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J];历史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吴砾星;小小群工站 和谐大舞台[N];农民日报;2010年
2 杨振业;纳雍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设置片区服务党工委[N];毕节日报;2011年
,本文编号:16743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74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