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治夹缝中的自治:明清江南市镇的非正式政体
本文选题:江南市镇 切入点:社会组织自治 出处:《法学》2013年12期
【摘要】:江南市镇在明清国家正式的基层政体中,一直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在分割式管理的官治夹缝中,江南市镇社会自行创制了市镇社会组织自治这一非正式的市镇政体,并形成了江南市镇所特有的社会组织自治规则体系。在苏州府嘉定、宝山两县甚至还出现了更高层次的市镇政体形式——镇地方自治。这一自治政体为近代江南地区镇地方自治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由于缺乏明确统一的自治立法,江南市镇的社会自治组织长期处于分散无序的博弈状态。在官治的夹缝中,市镇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非常有限。从自治的基本理念上,明清江南市镇自治也仅限于补官治之不足而远没有上升到民主与分权的层面。
[Abstract]:In the official grass-roots government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town of Jiangnan had no independent legal status. In the ga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divided management, the town society of Jiangnan created the informal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the autonomy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town by itself. And formed the unique social organization autonomy rules system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Jiading, Suzhou, The two counties of Baoshan even appeared a higher level of local autonomy in towns, whi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autonomy in town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modern times. The social autonomous organizations of the town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have long been in the game state of dispersion and disorder. In the ga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the autonomous ability of the social organizations of the towns is very limited. The town autonomy of Jiangnan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as limited to the deficiency of supplementary government and did not rise to the level of democracy and separation of powers.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世瑜,孙冰;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3年02期
2 吴滔;;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3 张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J];清史研究;1999年01期
4 王国金,张镭;中世纪欧洲城市制度及其法律意义[J];文史哲;2001年06期
5 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J];学术月刊;2001年02期
7 张海英;;明清江南市镇的行政管理[J];学术月刊;2008年07期
8 于双远;;清代小跨界市镇的政区分隶与合作——以清代江南章练塘镇为例[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滨岛敦俊,沈中琦;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10 陈忠平;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德薇,刘阳;西欧市民阶级形成机制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2 张小坡;;清代江南宾兴组织的演变及运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蒲霞;试论明清时期徽商经营思想的形成和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4 彭南生;近代江南地区工商业会馆、公所碑刻述论[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5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6 李光伟;;民国道院扶乩活动辨正[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7 郝红暖;;明末至民国前期天津慈善组织的演变与特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8 陈刚锋;秦宗财;;明清徽商的商业信息渠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刘鹏;;清末育婴堂的经营实况及育婴效果——以婺源育婴堂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高寿仙;;“行业组织”抑或“服役名册”?——宋代“团行”和明代“铺行”的性质与功能[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海夫;;从市民社会走向城市和谐[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秀香;;走向制度化的伦理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反思[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曾凡英;;关于盐都自贡城市早期现代化的思考——兼论西部中小专业城市发展的道路[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4 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绪印;;城市转型中上海会馆(公所)的特点[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陆明远;;公益与效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8 王竹泉;杜媛;;政企关系的历史考察与理论重建[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梅;商会与中国法制近代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日元;公元4至9世纪拜占廷帝国基督教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郑慧;商会的经济学性质与集体行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关晓铭;财产权利的政治逻辑[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邓磊;中世纪大学组织权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友庭;晋藩屏翰[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玄;马基雅维利与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宪政[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苟海林;市场与区划:清代至民国江南市镇的区域建构与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梁晓军;广西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周妙;大镇设市实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蔡利;唐宋时期四川盆地市镇的居民结构和管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维中;宋代乡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与《宋代乡里两级制度质疑》一文商榷[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2 吴滔;;明清江南基层区划的传统与市镇变迁——以苏州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研究;2006年05期
3 太田出;清代绿营的管辖区域与区域社会─—以江南三角洲为中心[J];清史研究;1997年02期
4 张研;清代市镇管理初探[J];清史研究;1999年01期
5 吴滔;清至民初嘉定宝山地区分厂传统之转变——从赈济饥荒到乡镇自治[J];清史研究;2004年02期
6 吕美颐;清末宪政编查馆考察[J];史学月刊;1984年06期
7 龙登高;中国传统市场成熟形态的探讨──江南地区市场研究的学术史回顾[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8年10期
8 叶秋华;资本主义民商法的摇篮——西欧中世纪城市法、商法与海商法[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滨岛敦俊,沈中琦;明清江南城隍考——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民信仰[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年01期
10 陈忠平;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述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忠平;明清徽商在江南市镇的活动[J];江淮论坛;1985年05期
2 洪璞,李静;明代以来江南市镇的内涵与发展——太湖南部四镇的个案剖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3 樊树志;江南市镇文化面面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4 范金民;明清地域商人与江南市镇经济[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3年04期
5 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的布号与布庄[J];江淮论坛;1986年05期
6 陈忠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手工业的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7 王卫平;清代江南市镇慈善事业[J];史林;1999年01期
8 傅衣凌;;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J];历史教学;1964年05期
9 樊树志;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赵沛;;两汉的宗族与地方社会自治[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吴滔;;明清江南市镇与农村关系史研究的回顾与前瞻[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何泉,
本文编号:16811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1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