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判牍的适用场合

发布时间:2018-03-30 00:03

  本文选题:判牍 切入点:司法档案 出处:《历史档案》2014年04期


【摘要】:正明清时期的判词相当于现代的判决文书。在明清司法档案未被整理、出版之前,研究者可以系统利用的史料唯有明清官员文集中收录(或者单独出版)的判牍,包括官员对本人撰写判词的整理本,以及时人或后人对官员撰写判词的选编本。对此,学界做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和整理工作a。可在对判牍的研究中,有个问题常被忽视,即判牍到底适用于哪种场合,它是否就是用来执行的最终判决?对此,笔者拟从文字表述、比对新近出版的司法档案等途径加以探讨。
[Abstract]:The judgment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equivalent to modern judgment documents. Before the judicial archiv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ere sorted out and published, the only historical materials that researchers could use systematically were those written (or published separately) in official collection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is includes the collation of judgments written by officials, and the compilation of judgments written by officials or later generations. For thi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done a great deal of historical data collection and collation work. But in the study of the judicial papers, there is a problem that is often ignored. What kind of situation is it applicable to, and is it the final judgment to be executed? In this regard, the author intends to discuss from the text expression, compares the newly published judicial archives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明代之判牍[J];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静;;简论明末广州地区民事案件证据的证明力问题——以《盟水斋存牍》为例[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1期

2 蒋铁初;;中国古代刑讯的目的与代价分析[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3 刘永华;;明代匠籍制度下匠户的户籍与应役实态——兼论王朝制度与民众生活的关系[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4 王志强;;清代刑事司法事实判定中的程序规则 比较法视角下的功能分析[J];中外法学;2014年03期

5 刘军平;;论中国传统情理审判中的调处和息[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龚汝富;明清讼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杜维霞;专业化视域下的明清讼师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3 武航宇;古中国与古罗马契约观念及实践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刘涛;明《大诰》与明代社会管理[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赵曼;从判牍看明代户绝继承[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东旭;明代司法中的里长和老人[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展凌;明清判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姜金顺;海瑞的道义经济[D];厦门大学;2009年

5 熊琰琰;《盟水斋存牍》所见明代财产继承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胡沙松;清代徽州祀产合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余娜如;清代徽州坟产合同文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谢爽;试析唐代科举制影响下的官员法律素质培养[D];兰州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曲彦斌;“判牍”语言的道德力量与“法律文化” 读古今判牍小札[J];博览群书;2004年05期

2 ;明代之判牍[J];中国史研究;1996年01期

3 顾震;;袁枚判牍论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修思延;;清代县官吏与讼师——以《樊山判牍》为中心[J];黑龙江史志;2013年1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群;古代司法实证资料整理的重大收获[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古人判词中的说理论证[N];人民法院报;2013年

3 汪雄涛 云南大学法学院;得情与调处:古代诉讼的一个误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严曦;明代绅士与诉讼[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孙秀丽;论清代州县官对诉讼案件的审理[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海涛;清末州县自理案件的考察[D];吉林大学;2010年

3 肖燕;清代家庭经济纠纷的诉讼解决[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毛君芳;论清代诉讼案件的受理[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3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3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