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河洛体育文化兴盛原因及对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3-30 22:20

  本文选题:河洛体育 切入点:群众体育 出处:《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摘要】:汉唐时期河洛地区经济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开明、多民族文化融合和广泛的对外交流促进了河洛体育文化的繁荣。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应在加大政策、物质、组织保障的同时,大力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发挥其民俗性优势,促进我国群众体育事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luo area in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he national policy of enlightened culture and extensive foreign exchange promoted Heluo sports culture prosperity. Through the research, we can clearly recognize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should increase the material in the policy, organization guarantee at the same time, vigorously tap and inheritance excellen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folk play its advantages, promote the rapid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ss spor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体育学院;
【分类号】:G812.9;K242;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宣建;论中国群众体育政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2 张国栋;刘坚;李运;康瑶;陈斌;郑国华;;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倪同云,白玲,陈琳,杨新利;完善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体制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志敏,孙晓春;近代我国学校体育的演进轨迹与发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王华倬,郑沪娥;我国近代壬戌学制与体育课程的改革背景、特点及其历史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3 张雪莲;李志平;施大伟;;我国市级体育社团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现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4 胡建鸿;余万予;;从悦神到娱人的嬗变——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民俗体育演进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5 肖谋文;;从功能演绎到制度变迁: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政策的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许良;汉中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吕冬生;刘书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现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8 刘小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俗体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8期

9 黄宗峰;韦丽春;;城镇化进程中红水河流域民俗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王祥;;社区体育教育与学校体育教育融合之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1年Z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洪涛;我国体育科技政策历史变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刘斌;从体操到体育[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匡淑平;上海近代体育研究(1843-1949)[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6 董杰;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经济的影响[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7 苗治文;当代中国体育公共政策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8 吴维铭;体操在我国中小学体育中的地位及历史演变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李捷;北京市群众体育政策执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祖辉;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演变的阶段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何志芳;土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丛丛;沈阳市区民俗体育项目的分类及推广价值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兆瑞;北宋开封民俗体育活动的传承、演变与发展[D];河南大学;2011年

5 张雷;中国近代体育运动会发展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张家林;环鄱阳湖地区民俗体育文化的调查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娄坚强;温州市经济强镇社会体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薛廷利;唐代马球之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9 姚敏;体育救国:民国时期全运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胡海剑;蹴球运动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推广策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陶思炎;论当代民俗生活的变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李志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起源与变异探析[J];体育科学;2004年01期

3 李志清;虞重干;;当代乡土生活中的抢花炮——桂北侗族地区抢花炮变化特征的实地研究[J];体育科学;2005年12期

4 孙信茹;甘庄的民俗生活及民俗艺术——传媒视野下的个案分析[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色音巴雅尔;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市场经济[J];中国体育科技;1994年06期

6 倪同云,杜利军,林显鹏,白玲,陈琳;关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对策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199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宝砚;;论唐王朝治边方略及其启示[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王凯;;“贞观之治”下的官员选任[J];传承;2008年06期

3 钟志云;;浅谈汉武帝的权变智慧[J];黑龙江史志;2009年08期

4 谭皓;;浅谈唐代进士行卷的兴衰及启示[J];教育与考试;2009年01期

5 张红;;论明代官吏制度[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谢羽;陈国庆;;略论明清之际火器的使用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2010年08期

7 袁树平;;修德安民 本固邦宁——“康乾盛世”时期的民族政策给我们的启示[J];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欧阳秀兰;;明末清初税制影响政权兴衰的历史启示[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2期

9 杨瑾;;宋代于阗和田玉的利用对当今的几点启示[J];新疆地方志;2010年01期

10 王素娥;;浅论诸葛亮的成就及对成才教育的启示[J];湘电培训与教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道素;;郑和下西洋的海洋调查活动及其启示[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晁中辰;;敦睦邦交,强不凌弱——郑和下西洋对亚非友谊的贡献和启示[A];“睦邻友好”郑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黄钧儒;谢一;;开放兴黔——贵州崛起的必由之路——明代贵州经济发展的一点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4 艾若;;辛巳年的启示——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同生;;朱元璋治边、治黔思想的启示[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6 王佐;;齐国先贤治国经验的启示[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高建国;;夏代灭亡的地震说[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8 施光华;;指点江山 气贯日月——读黔、滇游日记谈霞客执着探索精神[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建伟;;明清科举考试防弊措施探析——兼论对当今国家教育考试防弊问题的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10 佟辉;;《明代南直隶方志研究》出版[A];明史研究第9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乐承耀;明清浙东学者的政治思想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2 丁远新 黄朴民;韩信以少胜多的启示[N];大众科技报.科学奥秘周刊;2005年

3 董琦;发现安阳洹北商城的启示[N];中国文物报;2001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王昌燧 朱剑 朱铁权;原始瓷产地研究之启示[N];中国文物报;2006年

5 徐风;徘徊在旧偶像与新图腾间[N];吉林日报;2006年

6 徐风;权力的边界[N];吉林日报;2006年

7 李秋生;明王朝巡按御史蜕化的启示[N];中国改革报;2007年

8 林和生;日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9 田兆阳;从纳谏态度看李世民因功而骄的蜕变[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娇娇;王安石社会教化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傅琳凯;西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祝翔;明初重典治吏述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张三保;清代科举的衰亡与启示[D];东南大学;2005年

5 袁建光;汉代西北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宏;唐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鲁宁;清朝对蒙古地区宗教政策及宗教立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吴文哲;稷下学宫的产生及其历史作用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安徽;唐宋荒政思想探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10 于冉冉;南宋闽北进士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879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79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a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