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本文选题:汉武帝 切入点:汉朝 出处:《兰台世界》2013年21期
【摘要】:西汉和匈奴的关系较为复杂多变。本文按照汉武帝前期、中期、后期的历史顺序,概述了汉武帝和匈奴的和亲政策、图制匈奴、威震农奴、政治招抚等关系的变化历程。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Xihan and Xiongnu is complicated and changeable.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order of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Han Wu Emperor,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hanging cours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Han Wu Emperor and Xiongnu, drawing system of Xiongnu, Megatron serf, political caress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铜仁学院法律与政史系;
【分类号】:K23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荣;论西汉对匈奴政策的演变[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国石;高然;;近十年来中国古代王朝民族政策研究综述[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蒋子郁;;汉武帝时期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及原因[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闵海霞;匈奴发展史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荣;汉代对匈作战将领群体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袁建光;汉代西北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士伟;汉初民族思想与民族政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苏伦高娃;汉匈经济交流形式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邝盛彦;东汉民族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朱文;西汉派外使者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布明虎;两汉山东诸侯王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凯;西汉前期(前202-前74年)边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李莎;论乌桓、鲜卑的南迁及其对汉匈关系的影响[D];渤海大学;2012年
10 许海卿;汉武帝北伐匈奴的原因与代价新论[D];内蒙古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俊玲;;西汉“和亲”政策与游牧民族关系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2 肖鹏;;汉武巡边与相如大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3 马晓丽;;汉武帝民族关系思想的演变——以汉与匈奴的关系为例[J];齐鲁学刊;2007年04期
4 姜文华;;少年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J];国防;2006年06期
5 留书;;汉朝和亲公主们的辛酸史[J];国学;2007年04期
6 刘锡淦 ,陈良伟 ,尚衍斌;试论汉匈之争的初期战略及在西域的对抗[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7 刘莎;葛治国;刘洁;;汉武帝开发西北的措施及其成效[J];南都学坛;2009年05期
8 田雨;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原因[J];史学月刊;1983年01期
9 崔明德;近四十余年来海峡两岸和亲研究述评[J];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03期
10 秦兴友;;以历史的视角看昭君和亲[J];三峡文化研究;2010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顾奎相;;第三讲 评说“澶渊之盟”的是是非非[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2 方铭;;儒学复兴与西汉官僚的道德操守[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钟素芬;;论西汉疆域的巩固与发展[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4 宋超;;秦人与匈奴关系考察——以汉人“过秦”言论为中心[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6 张维慎;;论秦汉时期宁夏畜牧业的发展[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陈志;;董仲舒与汉武帝[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罗庆庚;;汉武帝长城复线刍议[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9 党顺民;;o"武帝货币改制的特点——兼谈铸币权收为国有的重大意义[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王显;王明贵;王小丰;;唐与南诏及与吐蕃的和亲比较研究[A];滇川黔桂四省(区)毗邻县第二届彝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风;李广的两副面孔[N];吉林日报;2006年
2 ;武威青铜器为匈奴铸造[N];武威日报;2006年
3 窦侠父;有关《玉门的来历》一文的几点商榷[N];酒泉日报;2006年
4 赵永春;卜式捐资不为官[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李洪岩 (本报书评人);看王立群如何演绎大汉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刘玉峰;汉武帝盐铁官营、均输平准政策之得失[N];学习时报;2008年
7 刘国才 陈军情;公孙贺的拜相与族诛[N];民主协商报;2005年
8 刘爱国;月氏、匈奴与昭武(之三)[N];民主协商报;2006年
9 赵云旗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府库充盈至空竭:汉武帝罪己谢天下[N];经济参考报;2008年
10 檀电;节后说元宵[N];安庆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宪;匈奴与西汉关系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3年
2 段伟;秦汉社会防灾减灾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伟;西汉财政政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吴涛;论西汉的《z@梁》学[D];复旦大学;2007年
5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6 郭铁娜;汉代非主流文学与汉代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任玉华;汉代酒业的发展及其社会功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张功;秦汉逃亡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红梅;玄菟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伦高娃;汉匈经济交流形式探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2 林先建;儒家华夷观与汉武帝民族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3 白岩;汉武帝“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探讨[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黄慧;秦汉时期内蒙古地区移民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邢子艳;论迷信神仙思想与汉武帝朝政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刘斌;汉代河西地区商贸问题[D];湖南大学;2007年
7 陈志伟;论经学与汉武帝的政治变革[D];南昌大学;2006年
8 赵亮;论卫霍外戚集团与西汉中期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9 王东京;汉武帝时期财政改革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10 牧仁;两汉时期匈奴两次大内乱与分裂[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89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89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