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乡宦的教化观及其实践困境
本文选题:晚明乡宦 切入点:教化观 出处:《史学月刊》2014年02期
【摘要】:明代地方教化组织发展至晚明已渐渐流于形式,普遍的世风日下和风俗浇漓促使乡宦群体重新寻找教化途径,试图以"以身倡率"的模式改良风俗,由改士风到改民风。但由于乡宦以重返浪漫主义色彩的农业田园社会为教化宗旨,这与晚明不可逆的城市化、商业化进程相悖,因此难以赢得民众的认同。同时乡宦虽然在教化观念上主张复古复礼,但在实践中却渐趋奢华纵欲,导致大规模的民众竞相仿效,教化未行而风俗更坏。"上行下效"的教化过程因传统与现代、农耕文化与商业文化的冲突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出现困境。
[Abstract]:In the Ming Dynasty, the local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developed to the late Ming Dynasty, and gradually became a formality. The prevailing world and customs made the rural official groups look for the ways of enlightenment again, and tried to improve the customs with the mode of "promoting by the body". But because the rural officials aim to return to the Romantic agribusiness society, this is contrary to the irreversible urbaniz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 process 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win the public's approval.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the rural officials advocate the restoration of the ancient times and rites in the concept of enlightenment, in practice they gradually tend to extravagance and indulgence, which leads to the mass masses competing to emulate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culture, farming culture and commercial culture, the process of enlightenment is difficult in the course of actual implementation, because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 culture and between farming culture and commerci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项目“近世知识群体的专业化与社会变迁”(12JJD770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萧放;中国传统风俗观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常建华;;旧领域与新视野:从风俗论看明清社会史研究[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1年00期
3 吴震;;“云起社”与17世纪福建乡绅的劝善活动[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坡;;清代江南宾兴组织的演变及运作[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3 李光伟;;民国道院扶乩活动辨正[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郝红暖;;明末至民国前期天津慈善组织的演变与特点[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5 刘鹏;;清末育婴堂的经营实况及育婴效果——以婺源育婴堂为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曾桂林;;比较视阈中的中国区域慈善史研究——兼评王娟著《近代北京慈善事业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7 张祖平;;清代慈善组织的信息披露机制[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8 苏阳扬;;从常州地区会道门的兴衰看地方权力体系之演变[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年04期
9 范银花;;明清以来虞山绘画流变考[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10 张丽丽;;黄仲则科举遭遇与诗歌创作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陆明远;;公益与效率: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的公共性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徐鹏;;沦陷时期上海奉贤地区的社会救济[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4 王尊旺;;慈善与社会控制:明代养济院略论——以福建省为中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第十一辑)[C];2010年
5 吴琦;黄永昌;;善门难开:清代慈善发展的困境与应对[A];寒山寺文化论坛论文集(2009)[C];2009年
6 孙明媚;董园园;;清代普济堂等善堂、善会的管理启示与道德意义[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十四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晓方;县志编纂与地方社会:明清《瑞金县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竞艳;晚明士人群体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张丽丽;清代科举与诗歌[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丁德昌;民初湖南省宪自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6 黄健美;上海士绅李平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乌再荣;基于“文化基因”视角的苏州古代城市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09年
9 胡克诚;明代江南逋赋治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吴增礼;清初江南遗民生存境况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彭长武;苏州西山敬修堂“三雕”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梁晓军;广西慈善组织的能力建设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5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6 蒋甲琛;晚清民国时期婺源茶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海军;战后苏南“二五减租”的困境(1945-1949)[D];南京大学;2011年
8 姜宁宁;洪炳文戏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娜;清代、民国民间惜字信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栋剑;战后武汉社会救济事业研究(1945-1949年)[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和惠;;论晚明社会风尚[J];安徽史学;1990年03期
2 陈瑞;明代中后期社会生活中越礼逾制现象探析[J];安徽史学;1996年02期
3 孙燕京;略论晚清北京社会风尚的变化及其特点[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4 李景屏;康乾盛世与奢靡之风[J];北京社会科学;1995年02期
5 于宝航;;晚明世风变迁的观察角度与解释模式——以乘舆制度为研究中心[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牛建强;明代江南地区的早期社会变迁[J];东北师大学报;1996年03期
7 吴申元;试论明代中后期经济思想的演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樊树志;江南市镇的民间信仰与奢侈风尚[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周振鹤;从明人文集看晚明旅游风气及其与地理学的关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暴鸿昌;;论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2 商传;;晚明文化商品化与社会纵欲思潮[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琦;马俊;;晚明乡宦的教化观及其实践困境[J];史学月刊;2014年02期
2 惠斌;;苏格拉底“德性即知识”命题及其实践困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绯烨;;教育券的理想蓝图与实践困境[A];第19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文集[C];2009年
2 邓志伟;钟玺波;;论少年法庭延伸职能的实践困境与可能选择——以人民陪审员参与少年司法的制度创新为视角[A];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邝力荣;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境及其出路[D];中南大学;2010年
2 张杰;劳务派遣的实践困境及立法应对[D];黑龙江大学;2013年
3 贾茜;村民自治的实践困境与制度转型[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95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695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