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明代宗室群体性事件
本文选题:明代 切入点:宗室 出处:《学习与探索》2013年05期
【摘要】:宗室群体性事件是明代类型众多的群体性事件当中的一种,和其他群体性事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宗室成员是事件的行为主体,王府校尉、仆从只是受命鼓噪而已,没有其他阶层民众的卷入。明代宗室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划分出权利争取型、发泄愤恨型、骄横暴戾型三种不同的类型,具有非和平性与非政治性、权利正当性与行为非理性、宗室群体性事件的行为主体多为宗室中下层等显著特点。明政府对宗室群体性事件处理的重要方式即是革禄、夺禄、停禄,皆为治标之策,非为治本之良药。这不仅于消弭宗室社会矛盾、挽回宗室人心毫无助益,而且只能进一步加剧矛盾和对立。而重惩事件拨置者及王府仆从、军校虽能对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他们对身份特殊的宗室并不能起到多少制约的作用。
[Abstract]:The clan group event is one of the many types of group events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s that the members of the clan are the main actors of the incident.There are no other classes of people involved.The clan group events in the Ming Dynast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right seeking type, venting resentment type and arrogant and violent type, which are non-peaceful and non-political, right legitimacy and irrational behavior.The main behavior of the clan group events is the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levels of the clan.The important way that the Ming government dealt with the clan group incident was to cure the symptoms, not to cure the root of the disease.This not only eliminates the clan social contradiction, restores the clan people no help, but only further intensifies the contradiction and the antagonism.However, even though military academies can frighten the heavy punishment incident appointees and servants of Wang Fu, they do not have much restriction on the monarchs with special status.
【作者单位】: 长江师范学院校长办公室;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天潢贵胄的心智结构:明代宗室群体心态、文化素养及价值观研究”(09BZS012)
【分类号】:K248;D6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尔铭;明代宗室分封制述论[J];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张凤霞;张鑫;;明代宗室藏书文化述论[J];东岳论丛;2010年07期
3 秦佩珩;;明代城市经济论略[J];江汉论坛;1958年03期
4 衔微;;明代的里甲制度[J];历史教学;1963年04期
5 无园;;明代宫女[J];紫禁城;1981年06期
6 无园;;明代的常朝御门[J];紫禁城;1983年02期
7 曾维华;严耀中;;从少林寺的几方碑塔铭文看明代僧兵[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2期
8 区秋明;黄赞雄;;明代丝绸生产技术发展初探[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1984年02期
9 于福顺;;明代长城修筑经过[J];历史教学;1984年11期
10 傅衣凌;;明代经济史上的山东与河南[J];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刘思怡;;墓志所见唐代宗室之婚姻[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2 包国滔;;论明代国子监祭酒宋讷的治监之道[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周致元;;明代对凤阳府的灾蠲[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张晓纪;;明代泉州府人才地理分布[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黄圆晴;;试论清代侍卫的选官与管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关尾史郎;;日本的五胡十六国时代史研究——以谷川道雄的《隋唐帝国形成史论》与三崎良章的《五胡十六国的基础性研究》为中心[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澍;明代对河西走廊的开发[N];光明日报;2000年
2 大连大学人文学院 胡凡;明代皇帝的家庭与帝位传承[N];光明日报;2002年
3 田澍(作者系西北师大文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明代甘肃的屯田与马政[N];甘肃日报;2000年
4 陈光荣;明代贵阳洪边土司宋氏的兴与衰[N];贵州政协报;2001年
5 北京故宫博物院宫廷部 周京南;明代帝王生活的真实写照[N];中国贸易报;2000年
6 王殿芝;古代帝王与法[N];中国档案报;2002年
7 晋公;千刀万剐话凌迟[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周简殷;八达岭由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金铁锋;组织机构 日趋完备[N];中国人事报;2000年
10 陈金胜 王文彬;陈廷敬与皇城相府[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邱进春;明代江西进士考证[D];浙江大学;2006年
3 蔡明伦;明代言官群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永菊;明代河南的军事权贵与士绅阶层[D];厦门大学;2008年
5 田冰;明代官员谥号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闫春;《四书大全》的编纂与传播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邓洪波;明代书院讲会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李媛;明代国家祭祀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余清良;明代钞关制度研究(1429-1644)[D];厦门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宇;明清宗室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康;明代宗室婚娶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黄阿明;明代户部机构及其运作[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艳娟;明代女性贞节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包诗卿;明代关羽信仰及其地域分布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肖英;明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士岭;试论明代的人口分布[D];郑州大学;2005年
8 毛雨辰;明代西北边镇边备及其得失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杜志明;明清内阁制度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陈昕;明代国子监实习历事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02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0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