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的编纂特色与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2018-04-03 18:40

  本文选题:《旧唐书》 切入点:五代时期 出处:《江海学刊》2013年03期


【摘要】:《旧唐书》是中国古代史学名著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多肯定其史料价值,而指斥其编纂的粗糙。实质上,《旧唐书》历三朝史馆而撰成,已脱离国史、实录的史料形态而成为第一部专门记载唐朝盛衰转变的专著。尤其是,《旧唐书》深层次解读了藩镇割据、宦官专政与唐朝兴亡的关系,多重维度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新趋势,呈现了唐朝与各民族国家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这些编纂成就实已超越单纯的史料价值而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因而有必要对《旧唐书》的史学价值与历史地位,从历史编纂学的角度重新予以估量,这对于推进中国史学史研究的深入,大有裨益。
[Abstract]:The Book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is one of the masterpieces of ancient Chinese historiography.For a long time, the academic circles affirmed the value of its historical data and criticized its coarseness of compilation.In essence, the three dynasties History Museum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was written, which was separated from the history of the country and became the first monograph devoted to the ups and downs of the Tang Dynasty.In particular, the "Old Tang Book" deeply interpre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paration of towns, the eunuch dictatorship and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Tang Dynasty. It reflects the outlook of the social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reveals the new trend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It presents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national states.These achievements of compilation have actually gone beyond the val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have important ideolog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re-evaluate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historical status of the Book of the Old Tang Dynasty from the angle of historical compilation.This is of great benefit to the further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historiograph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历史编纂学的演进路径、优良传统和当代价值研究”(项目号:09AZS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其泰;中国古代设馆修史功过得失略论[J];河北学刊;2003年05期

2 施和金;新旧《唐书地理志》优劣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3 李映辉;唐代佛教寺院的地理分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潘玉渠;;令狐德h费С跆絒J];华章;2011年10期

2 张莉;;《魏书》编撰性质考论[J];晋阳学刊;2006年01期

3 屈宁;王曼;;明中后期历史编纂思想领域的新进展[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王志刚;;民族文化认同与北朝史官制度的发展[J];史学集刊;2009年02期

5 王宏;;定山寺相关史料简析[J];苏州文博论丛;2010年00期

6 方光华;曹振明;王达山;王彪;杜镇;;论终南山“中国佛教祖庭文化区”创意[J];唐都学刊;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芬霞;中唐诗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早娟;唐代长安佛教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军;唐代长安、沙州、西州三地胡汉民众佛教信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杨晓慧;唐代俗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超;南朝政治影响下的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施梅芳;唐代江西寺院经济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岳珊珊;中唐诗僧诗歌创作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4 李钊;贞观婚姻政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周景勇;东汉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丽;吕夏卿与《唐书直笔》[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冀列;西晋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张岩;三国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相宁;北朝文化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10 屈晓;唐代北方佛教寺名源流考论[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爱平;王鸿绪与《明史》纂修——王鸿绪“窜改”、“攘窃”说质疑[J];史学史研究;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秀成;《旧唐书》勘误(十一)[J];江海学刊;1997年03期

2 柳斌;《旧唐书》《新唐书》租庸调数额考[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李润强;《旧唐书》标点商榷一则[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4 莫道才;新旧唐书经籍艺文志所载书名变异考——《唐人著述考》之一[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5 卞孝萱;与《旧唐书》共存的一部力作——评《〈旧唐书〉辨证》[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年01期

6 段塔丽;《旧唐书》辨误一则[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7 张能甫;简论《旧唐书》中的唐五代新兴词语[1][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张明华;;张昭远与五代史籍[J];史学史研究;2007年02期

9 过文英;;两唐书崔融列传补正[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卞孝萱;唐代的度支使与支度使——新版《旧唐书》校勘记之一[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万;魏晓;沈向昕;谢志仁;刘玉桥;;论西夏王朝在中国疆域形成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谷苞;;论正确阐明古代匈奴游牧社会的历史地位[A];民族学研究第八辑[C];1986年

3 高荣盛;;元代刘家港历史地位的确立[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劲松;;五代时期的江西书院考述[A];中国书院论坛[3][C];2002年

5 刘桂林;;清代瀛台的历史地位[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四辑)[C];2004年

6 朱玲玲;;曹魏邺城及其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栾贵川;;论隋唐时期相州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周伟权;;略论兴庆府在西夏建国史上的历史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胡沧泽;;董仲舒调节贫富的主张及其历史地位[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朱龙;;隋唐时期登州港的历史地位浅析[A];唐史论丛(第九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杭州市社会科学院南宋史研究中心供稿;重新认识南宋的历史地位[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李凭;张九龄的文学与仕途[N];韶关日报;2008年

3 蔡葩;历史不可以戏说[N];海南日报;2007年

4 作者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N];北京日报;2007年

5 余世英;潮商研究之管见[N];汕头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裴蕾;武则天的本名叫什么[N];四川日报;2009年

7 北京大学中文系 范晶晶;唐代的释奠礼[N];光明日报;2010年

8 衡阳师范学院 萧平汉;唐代中后期湘南人口逃亡略说[N];光明日报;2010年

9 刘时权;尘土淹没大沽炮台[N];北方经济时报;2006年

10 王锡荣;为遗产保护支三招[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瑞;唐代流贬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李艳华;秦汉之际纵横策士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书华;《荆公新学初探》[D];河北大学;2001年

4 盛险峰;五代典章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孙晓晖;两唐书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6 薛菁;魏晋南北朝刑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谢必震;明清时期中国与琉球贸易之研究[D];厦门大学;1998年

9 陈晓莹;两宋时期关于五代十国史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卫丽;唐代工部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洁;清代《方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陈志勇;唐代家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周艳梅;《旧唐书》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丁贞权;五代时期的杨吴政权[D];安徽大学;2004年

5 康保苓;试论唐代文化重心的演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6 陈学英;五代盐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包小飞;《大唐新语》述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齐丹丹;两周时期洛邑历史地位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元元;《朝野佥载》的史料价值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刘琴丽;五代司法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70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0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e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