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乡约职能演变的复杂性

发布时间:2018-04-03 21:40

  本文选题:清代 切入点:乡约 出处:《求是学刊》2013年02期


【摘要】:清代内地的乡约和西南汉族聚居地区的乡约普遍经历了由教化向行政管理的职能演变,而少数民族乡约和东北新兴垦区的乡约则在设置之初就被赋予了基层行政管理职能。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不仅导致乡约类型和行政型乡约功能的多样化,而且引起教化型乡约和行政型乡约在同一地区同时并存。清代乡约的职能演变之所以呈现出地域性和多样性,与清代官府对基层社会控制程度、地方主流社会势力和基层社会权力体系三者的地区差异有关。清代乡约职能演变的复杂性,既反映了清代乡约在基层社会中的适应性,又体现了清代国家控制基层社会方式的灵活性。清代的国家权力正是通过乡约灵活多变的职能演变向乡村社会深层渗透。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rural conventions in the inland areas and the areas inhabited by the Han nationality in southwest China generally experienced the function evolution from education to administration, while the rural conventions of the minority nationalities and the new reclamation areas of northeast China were entrusted with the functions of basic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ir establishment.The evolu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rural conventions in Qing Dynasty not only led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functions of the rural conventions and the administrative ones, but also led to the coexistence of the civilized and the administrative ones in the same area.The evolution of the function of the rural covenant in Qing Dynasty shows regional and diversity,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mong the local mainstream social forces and the grass-roots social power system, as well as the degree of government control over the grass-roots society in the Qing Dynasty.The complexit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rural contract function in the Qing Dynasty reflects not only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rural covenant in the grass-roots society in the Qing Dynasty, but also the flexibility of the state control of the grass-roots social mode in the Qing Dynasty.The state power of the Qing Dynasty infiltrated into the rural society through the flexible and changeable functions of the countrysid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项目“清代乡约行政组织化研究”,项目编号:09YJA770012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乡约职能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2BZS038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地项目“明清乡约职能转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JD-024
【分类号】:D691;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段自成;;清代乡约基层行政管理职能的强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段自成;;清代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乡约的推行及其原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4 胡庆钧;从蓝田乡约到呈贡乡约[J];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凤祥;;自然灾害对清代小农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破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2 李启成;;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陈利;邓建鹏;宋思妮;;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关荣波;;赫哲族“鱼皮服饰”风俗考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10期

5 罗莉;;清代西江下游经济开发对森林变迁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景晓平;;京师五城中学堂与清末中等教育近代化[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7 张玉娟;;论清代省级官员的选任资格[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张多勇;李并成;戴晓刚;;“西夏乾yP二年(1171)黑水城般驮、脚户运输文契”——汉文文书与西夏交通运输[J];敦煌研究;2012年02期

9 郑传寅;节日民俗与古代戏曲文化的传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宫泉久;张金平;;刊落繁华不为盛世争妍——论清初“金台诗人”谢重辉的诗歌[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解扬;;期成实务的困难——吕坤《实政录》在地方上的施行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东部地区的宗族与地方社会[D];南开大学;2010年

3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陈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李如冰;宋代蓝田四吕及其著述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9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郭华瞻;民俗学视野下的祠庙建筑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易;清代福州鳌峰书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鲍顾瑜;日本遣明使与中日观音信仰[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杨晗;清代保甲权力的演变[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郭艺鸽;《钦定续文献通考·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与文献价值[D];吉林大学;2011年

8 蒋薇;清末北京城市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赵志纯;清代山东沂州府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丁祥利;春旱秋潦:黄河与豫东平原社会变迁(1644-1795)[D];南京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日根;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中的“官民相得”[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王日根;论明清乡约属性与职能的变迁[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陈柯云;明清徽州宗族对乡村统治的加强[J];中国史研究;1995年03期

4 曹国庆;明代乡约推行的特点[J];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自成;;清代北方推广乡约的社会原因探析[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廖华生;;清代蚺城的约保[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3 曹斌;;清雍正朝田文镜对河南市集空间管理刍议[J];史学月刊;2009年07期

4 苟德仪;;清代川东道的辖区与职能演变——兼论地方行政制度中道的性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8年03期

5 赖金虹;;国内近二十年清代两广盐业研究综述[J];盐业史研究;2007年02期

6 衷海燕;;“矿脉”与“龙脉”之争——清代关于端砚开采的“风水”论说[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周t ;;清代客家盐商与宗族建设[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张yN琛;;清代圣谕宣讲类善书的刊刻与传播[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黄志繁;乡约与保甲:以明代赣南为中心的分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02期

10 聂红萍;清代前期新疆州县以下基层制度的演变[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2 曹国庆;;王守仁与南赣乡约[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3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牛建强;;于谦与明宣德、正统间的河南地方社会[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5 郑炳U,

本文编号:1707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07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78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