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气候变迁的研究简述
本文选题:唐代 切入点:气候变迁 出处:《兰台世界》2013年23期
【摘要】:我国关于历史气候变迁的研究成果甚多,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竺可桢先生所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将20世纪70年代至今关于唐代气候变迁的著作及文章作一简单的梳理。
[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historical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especially the preliminary study on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published by Mr. Zhu Kezhen in the 1970s, which has aro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in academic circles.This paper intends to sort out the works and articles on climate change in Tang Dynasty since 1970's.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
【分类号】:P532;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怀仁,谢志仁;气候变化与海面升降的过程和趋向[J];地理学报;1984年01期
2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4 满志敏;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5 吴宏岐,党安荣;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6 葛全胜,郑景云,满志敏,方修琦,张丕远;过去2000a中国东部冬半年温度变化序列重建及初步分析[J];地学前缘;2002年01期
7 金章东,沈吉,王苏民,张恩楼;岱海的“中世纪暖期”[J];湖泊科学;2002年03期
8 张天麟;;长江三角洲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4期
9 杨怀仁,谢志仁;中国东部近20,000年来的气候波动与海面升降运动[J];海洋与湖沼;1984年01期
10 张丕远,王铮,刘啸雷,张时煌;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94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维娅;徐文辉;;影响魏晋南北朝园林发展的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2 张莹;;唐宋时期西部环境的变迁[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徐馨;我国东部晚第四纪气候演变[J];冰川冻土;1989年01期
4 柳艳香,高晓清;SCL与中国东部气候年代际变化[J];冰川冻土;2002年01期
5 王立国,钟巍,李Pr;全球小冰期的气候变化[J];冰川冻土;2002年06期
6 赵引娟,钟巍,薛积彬,彭晓莹;“Dark Ages”冷事件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05年02期
7 曹光杰;张金宝;;末次盛冰期以来长江下关-栖霞山段下切深度及沉积旋回[J];冰川冻土;2011年02期
8 钟愉佳;莫多闻;李宜垠;史辰羲;胡珂;刘辉;;江汉平原北部明清时期的环境演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陆宜玲;樊庆臣;;圆仁游历山东路线及中晚唐山东北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为中心[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胡晓峰;刘招君;柳蓉;刘冬青;张明明;许圣传;孟庆涛;;抚顺盆地始新统计军屯组微量元素特征及油页岩的有利成矿条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2 张健平;吕厚远;吴乃琴;李丰江;杨晓燕;王炜林;马明志;张小虎;;关中盆地6000~2100cal.aB.P.期间黍、粟农业的植硅体证据[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王磊;张法瑞;;《齐民要术》与北魏的畜牧业生产[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王苏民;周静;沈吉;羊向东;;全新世以来洱海流域气候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湖泊沉积记录[A];地貌·环境·发展——2004丹霞山会议文集[C];2004年
6 初子莹;任国玉;邵雪梅;刘洪滨;;我国过去千年地表温度序列的初步重建[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6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7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晋晓飞;基于变点理论的我国宏观金融不稳定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钟媛;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高晶;咸阳汉陵旅游项目策划[D];西北大学;2011年
5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许晶;以唐代社会为背景的大象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郭小丽;若尔盖地区晚全新世泥炭记录的环境演化[D];兰州大学;2011年
8 周刚;新疆博斯腾湖记录的我国西北干旱区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文娟;中国农牧交错带及其人口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胡林艳;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地区盐渍化土壤的分布及改良[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阳;中国西部山区全新世冰碛地层的划分及地层年表[J];冰川冻土;1987年04期
2 崔之久,宋长青;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J];冰川冻土;1992年04期
3 夏玉梅;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J];地理科学;1996年04期
4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J];地理科学;1998年03期
5 张丕远,龚高法;十六世纪以来中国气候变化的若干特征[J];地理学报;1979年03期
6 李吉均,徐叔鹰;巴基斯坦北部的地貌发育与第四纪冰期问题[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7 龚高法,简慰民;我国植物物候期的地理分布[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8 葛全胜,张丕远;历史文献中气候信息的评价[J];地理学报;1990年01期
9 郑景云,郑斯中;山东历史时期冷暖旱涝状况分析[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10 周清波,,张丕远,王铮;合肥地区1736-1991年年冬季平均气温序列的重建[J];地理学报;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启忠,郑洪汉;北疆干旱半干旱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J];地球科学进展;1987年06期
2 肖保华,万国江;泸沽湖沉积物有机质碳同位素组成与气候变迁记录[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7年01期
3 汪世兰,陈发虎,曹继秀;兰州河谷盆地近1万年的孢粉组合及气候变迁[J];冰川冻土;1991年04期
4 王珏;;闽江河口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迁[J];地理科学;1989年03期
5 王绍武,龚道溢;全新世几个特征时期的中国气温[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04期
6 徐钦琦;关于冰期成因问题的探讨[J];地质科学;1979年03期
7 黄春长;黄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黄土古土壤与气候变迁[J];地理学报;1989年01期
8 徐叔鹰,伍燕南;山东第四纪晚期孢粉植物群及其对气候变迁的反映[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9 张家诚,朱明道,张先恭;我国气候变迁的初步探讨[J];科学通报;1974年04期
10 于希贤;历史时期气候变迁的周期性与中国地震活动期问题的探讨[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钦琦;孔昭宸;;青海湖盆地0.35Ma以来的气候变迁及其天文气候学依据[A];青藏高原与全球变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2 邓先瑞;;地质时代气候变迁与长江流域古文化的奠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向树元;喻建新;王国灿;;东昆仑阿拉克湖地区晚全新世风成沙沉积的孢粉记录与气候变迁[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赵希涛;吴中海;赵元艺;吴珍汉;郑绵平;马志邦;朱大岗;;西藏纳木错与色林错125ka B.P.来的气候变迁和湖面变化与藏北高原的古大湖(摘要)[A];青藏高原地质过程与环境灾害效应文集[C];2005年
5 赵希涛;朱大岗;严富华;吴中海;马志邦;麦学舜;;西藏纳木错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变迁与湖面变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6 赵淑君;严富华;麦学舜;尹功明;程捷;王萍;;西宁地区第四纪晚期孢粉组合特征及古环境[A];中国古生物学会孢粉学分会七届二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孟景闻;张茂恒;舒强;萧家仪;赵志军;陈晔;朱芸;杜新燕;;苏北盆地兴化ZK-1孔微量元素记录的最近780 ka以来的古气候信息[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建设》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会领;王华;;甑皮岩古人类演化与古气候[A];高分辨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尹志强;韩延本;徐道一;姚益民;张海峰;;Milankovitch理论400ka周期问题的小波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罗宝信;王毓懽;林泽蓉;;中国东部七万年来生物地理和古气候的探讨[A];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5)[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廖卉 孙巡;解密2200万年大地的冷暖[N];新华日报;2007年
2 记者 朱伟光邋特约记者 杨海娣;黑龙江林甸四合出土猛犸象骨骼化石[N];光明日报;2007年
3 何珊;3.8亿年前树长啥样?化石复原后发现像棕榈[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治军;林甸四合出土猛犸象骨骼化石[N];大庆日报;2007年
5 解悦;1厘米湖泊底泥可提取500年气候信息[N];南京日报;2007年
6 ;研究再证小星撞地致恐龙灭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罗开利;鄂尔多斯东南地区150kaB.P.以来CaCO_3旋回与气候变迁的探讨[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温金梅;关中渭河以南地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D];长安大学;2009年
3 付彬;旱龙湾沼泽植被演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肖美琴;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第四纪地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张平;罗布泊LS2钻孔记录的我国西北地区晚新生代以来气候变迁[D];兰州大学;2008年
6 王世尧;西安地区近10000年以来气候变化特征[D];长安大学;2008年
7 刘朋飞;黄土高原地区环境变迁与地质灾害关系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128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12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