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与戡乱:中唐河北之乱与平乱诸军述论
本文选题:中唐时期 切入点:河北藩镇 出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摘要】:中唐以后,部分河北藩镇,或公然突破"封疆",或悍然世袭节帅,其"僭越之举",往往招致中央无情的讨伐。通过对其讨伐战况分析认为:一、戡乱河北最重要的军力来源是河北藩镇与中原藩镇;二、在戡乱河北的频度和规模上,河北藩镇均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原藩镇次之;三、戡乱河北的战效上,尤以"河北四镇"与"中原三镇"为著,两者几乎平分秋色,若结合他们出兵频度和规模进行综合考量,中原藩镇或许更胜一筹,河北藩镇未能取得与之相称的战争效果。
[Abstract]:After the middle Tang Dynasty, some towns in Hebei Province, either openly broke through the "Fengjiang", or brazenly inherited the handsome, its "illegal overstepping", often elicited ruthless crusade from the central authoritie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its crusade, it is concluded that: first,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military strength for counter-insurgency in Hebei is the towns of Hebei and Central Plains; second, in 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the counter-insurgency in Hebei, the towns of Hebei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followed by those of the towns of the Central Plains; third,In the war effectiveness of counter-insurgency in Hebei, especially "four towns in Hebei" and "three towns in the Central Plains", the two are almost equally divided. If they ar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in terms of the frequency and scale of their troops, the towns of the Central Plains may be better off.The town of San Francisco, Hebei Province, failed to achieve a war effect commensurate with it.
【作者单位】: 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长安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ZS012) 陕西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1JK0219)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四批特别资助项目(201104674)
【分类号】:K2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朱德军;;唐代中后期南方地区“客军”问题初探[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2 朱德军;;中晚唐中原藩镇“防秋”问题的历史考察[J];宁夏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3 樊文礼;试论唐河朔三镇内外矛盾的发展演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4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军额与军费问题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仰东;;《聊斋志异·商三官》与唐传奇《谢小娥传》比较论略——兼及《商三官》本事问题[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3 赵爱华;;《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5 陈磊;;李商隐诗文宗韩说辨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刘洪强;;《周易·井卦》与《井底引银瓶》之关系探微——兼论《周易·井卦》对《金瓶梅》人物命名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7 张金铣,赵建玲;唐末清口之战及其历史地位[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8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9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赵睿才;;发掘自己的灵魂——长吉诗理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顺新;;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宋坤;;新出唐冀州留后官李方简墓志考释[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8 吴海波;;清代私盐立法问题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9 霍宏伟;;隋唐洛阳东城形制布局的演变[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赵连赏;;明代蓟州镇总兵官服等级考识——以戚继光为例[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节;布莱希特诗歌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方广岭;清代直隶方志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叶娟;现代婚礼服装饰的民族性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曾超;试论唐代防秋兵的地位及其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齐勇锋;中晚唐防秋制度探索[J];青海社会科学;1983年04期
3 朱德军;杜文玉;;关于唐朝中后期南方“土军”诸问题的考察[J];人文杂志;2008年01期
4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军额与军费问题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曾超;唐代防秋兵力考证[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曾超;试论唐代中期边兵的重建[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澜;;从唐代地方长官的选任看中央与地方的政治关系——以山南荆楚为例[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2年00期
2 樊文礼;试论唐河朔三镇内外矛盾的发展演变[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3 顾吉辰;西汉金山国系年要录[J];敦煌研究;1991年03期
4 李绍平;马楚史事编年(下)[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5期
5 朱玉龙;;中华版《旧五代史》考证(3)[J];安徽史学;1990年02期
6 王凤翔;;晚唐五代李茂贞割据地域考述[J];兰州学刊;2011年07期
7 朱玉龙;;中华版《旧五代史》考证(2)[J];安徽史学;1989年04期
8 仝建平;;王拱辰任“安武军节度使”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吴泽;;《新唐书·方镇表》考校记[J];史学史研究;1992年01期
10 朱玉龙;;中华版《资治通鉴》辨证30例[J];安徽史学;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杰;;唐穆宗初期再失河朔原因发微——兼评朝廷在藩镇问题上的失策[A];唐史论丛(第六辑)[C];1995年
2 顾乃武;;唐代河朔三镇兵乱中的侠俗精神及影响[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3 黄楼;;唐宣宗朝地方政局初探[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4 王振芳;;论唐武宗平泽潞[A];2010年三晋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黄寿成;;唐玄宗防微杜渐的又一项措施及其变化[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严春华;;从碑志文看中唐时期的私学与家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7 王国林;;钱昤独霸浙江的努力[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8 袁英光;;试论唐代藩镇割据的几个问题[A];唐史研究会论文集[C];1980年
9 陈光崇;;中唐啖赵学派杂考[A];中国唐史学会论文集[C];1993年
10 唐统天;刘竟;;辽代的西京[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程越华;北宋宰辅任职泰州考[N];泰州日报;2011年
2 辛蔚;再论“契丹节度使印”的年代[N];中国文物报;2004年
3 张家港 高新天;军持与韩瓶[N];中国文物报;2004年
4 吴浩军;单醪投川,可使三军告捷[N];酒泉日报;2005年
5 张莉霞;敦煌壁画迅速恶化 画面移位、剥落、霉菌繁殖[N];西部时报;2006年
6 孙国权;韩氏家族 辽代文化包容的见证[N];赤峰日报;2010年
7 王瑞来;范仲淹《题叶氏卷》诗当属伪作[N];中国文物报;2011年
8 杨倩描 徐立群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北宋前期冀州籍武将述论(三)[N];衡水日报;2011年
9 魏淑勤;兰陵王 《兰陵王入阵曲》[N];邯郸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顾乃武;唐代河朔三镇的社会文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高文文;唐河北藩镇粟特后裔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朱德军;唐代中原藩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静;儒学在中唐的衰微及原因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2 彭文峰;唐后期河朔三镇与中央政府经济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汪仕辉;中唐政治教化论略[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4 王贞;中唐士人阶层社会心态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5 孙顺顺;唐代郓州地方行政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王韵;论唐、五代的昭义镇[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邵明凡;高骈年谱[D];辽宁大学;2011年
8 冯金忠;唐代幽州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1年
9 成雪艳;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10 杜志华;唐代易定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6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2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