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和具体分布

发布时间:2018-04-09 23:11

  本文选题:西夏文献 切入点:流失海外 出处:《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摘要】:西夏王朝创建了属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字,给世人留下了数量浩繁、内容丰富的西夏文献。自被发现以来,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大量流失海外,造成了不可弥补的遗憾和损失,现分藏于俄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本文总结了西夏文献流失海外的原因、经过及目前在各国的分布和编纂情况,为将来顺利追回这些流失海外的珍贵西夏文献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Xixia Dynasty created its own national characters, leaving the worl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rich Xixia documents.Since being discovered, due to historical and other reasons, a large number of lost overseas, resulting in irreparable regret and loss, is now hidden in Russia, Britain, France, Japan and other countrie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asons for the loss of Xixia literature overseas, and the distribution and compilation situa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at present,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ccessful recovery of these valuable Xixia documents lost oversea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流失海外珍贵历史档案的调查、追索与整理研究”(11YJC870039)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256;K24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束锡红,府宪展;英藏黑水城文献和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的版本学价值[J];敦煌研究;2005年05期

2 束锡红;;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论[J];敦煌研究;2006年05期

3 史金波;聂鸿音;;俄藏西夏文世俗文献目录[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02期

4 许生根;英藏黑水城文献社会文书述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许生根;;日本藏西夏文刊本《大方广佛华严经》考略[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孙继民;;俄藏黑水城西夏汉文文献数量构成及经济类文献的价值[J];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7 武宇林;;日本龙谷大学所藏西夏文献的调研报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武宇林;;日本学者关于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藏西夏文《圣胜慧彼岸到功德宝集颂》残片的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年09期

9 张洪钢;王凤娥;;中国黑水城文献的百年沧桑[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07期

10 佐藤贵保;刘宏梅;;未刊俄藏西夏文《天盛律令》印本残片[J];西夏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孙颖慧;;成果丰硕的西夏学研究——《宁夏社会科学》西夏栏目述评[J];甘肃社会科学;2010年06期

2 陈棣芳;;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张红宣;张玉珍;;黑城出土元代汉文文书研究概述[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2期

4 杜立晖;;黑水城元代汉文军政文书的数量构成及其价值[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黄延军;;法藏敦煌西夏文文献考补[J];西夏研究;2010年02期

6 姜歆;;黑水城出土法律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概述[J];西夏研究;2011年03期

7 赵彦龙;杨绮;;试论西夏的科技档案[J];西夏研究;2011年04期

8 段玉泉;;管主八施印《河西字大藏经》新探[J];西夏学;2006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段玉泉;;管主八施印《河西字大藏经》新探[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范立君;俄藏黑水城发愿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赵小明;中国藏黑水城方术类文献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坤;斯坦因喀拉浩特遗址所发掘诸废墟及其出土文物对应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4 朱建路;黑水城所出元代粮食相关文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晓华;;黑水城汉文文献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J];图书与情报;2005年06期

2 沙武田;俄藏敦煌艺术品与莫高窟北区洞窟关系蠡测[J];敦煌学辑刊;2004年02期

3 杨富学;;“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敦煌学辑刊;2005年04期

4 胡若飞;英藏黑水城文献概述[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5 史金波;;创建黑水城出土文献研究新的里程碑[J];河北学刊;2007年04期

6 白滨;;宁夏灵武出土西夏文文献探考[J];宁夏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7 史金波;黄润华;;北京图书馆藏西夏文佛经整理记[J];文献;1985年04期

8 罗树宝;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俄藏黑水城文献》出版[J];印刷杂志;200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历史档案》一九八一年要目索引[J];历史档案;1982年01期

2 王军;;掀开历史的这一幕——参观皇史[肚骞氐嫡婕U估馈仿蔥J];中国档案;1985年Z1期

3 ;《历史档案》一九八六年要目索引[J];历史档案;1986年04期

4 ;《全国满文图书资料联合目录》出版[J];历史档案;1991年04期

5 ;《满文教材》出版[J];历史档案;1992年01期

6 石小英;;西夏平民服饰浅谈——以ДX.02822《杂集时要用字》为中心[J];宁夏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赵彦龙;;试论西夏的户籍文书——西夏账籍文书研究之一[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文志勇;;《西夏官阶封号表》残卷新译及考释[J];宁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9 杨彦林;;西夏启蒙教育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杨志高;;中英两国的西夏文《慈悲道场忏罪法》藏卷叙考[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中国藏西夏文献》征订启事[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2 胡玉冰;;汉文西夏文献之特点及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3 史金波;;《中国藏西夏文献》的内容特点[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4 蔡美彪;;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祝贺《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5 许伟伟;;《中国藏西夏文献》受到媒体广泛关注[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6 陈育宁;;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里程碑(代序)[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7 ;西夏文献整理研究的里程碑——大型文献丛书《中国藏西夏文献》整理出版[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8 高国祥;;《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过程[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9 白滨;;开创我国西夏研究的新局面[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10 李致忠;;极为珍贵的西夏文献资料[A];西夏学(第三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宁业高;讨回属于巢湖的历史档案[N];巢湖日报;2006年

2 赵凤华;《中国藏西夏文献》填补西夏学研究众多空白[N];科技日报;2007年

3 冯舒玲;《中国藏西夏文献》出版[N];宁夏日报;2007年

4 特约记者 府宪展邋记者 余传诗;一个王朝历史的回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杨雪梅;西夏文明,在破解古文献中“复活”[N];人民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婧姝;填补史学空白 透视西夏社会[N];中国民族报;2006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史金波;我与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献[N];光明日报;2009年

8 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 杜建录;文献出版打破西夏学研究局限[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杜娟;西夏学研究独具中国特色[N];社会科学报;2006年

10 赵志研;西夏学在中国的100年[N];中国民族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春梅;清代中琉关系档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秋云;18世纪汉文明向苗疆的传播及苗文明的回应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3 赵树廷;清代山东对外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程丽红;清代报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云红;清代流放制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吴海波;清中叶两淮私盐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鹏;清代东北地区“新满洲”研究(1644-1911)[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金玲;明清之际澳门华人天主教徒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蔡建明;雍正朝殿试策中的政策导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何春红;康熙时期山西吏治初探[D];湘潭大学;2008年

4 姜海燕;清代江西的粮食运销[D];南昌大学;2006年

5 孟超;清前期狱卒渎职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魏珂;嘉道年间广东水师违法违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7 黄春艳;明清之际西洋钟表在中国的传播与制造[D];暨南大学;2006年

8 段文艳;清代民间社会图赖现象之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赵郁楠;清代东北参务管理考述[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顾松洁;清代珲春八旗驻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8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28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8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