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期民众自发性流迁政策考察

发布时间:2018-04-11 19:51

  本文选题:清中期 + 自发性流迁 ; 参考:《清史研究》2014年01期


【摘要】:清代中期,民众为寻找新的谋生之地的自发性流迁行为非常活跃。政府对此实行了区别对待政策。在东北、台湾以控制民众进入为主导,但又非实施"封禁"政策,如允许内地灾荒流民出关谋生。对那些以各种形式流入东北地界者给予其或入籍定居或宽限返乡的选择。对在台湾居住年久、有业可就者不仅可取得定居权,且允许将内地眷属搬迁过去。在南方山区,基本上采取允许棚民进入谋生的政策,当然出于治安等考虑要将其纳入保甲等管理体系中,居住年久者还可获得入籍等权益。对自发入川、出口外等地开垦的民众,清政府基本持放开政策。另外,湖北、湖南西部改土归流后的地区也允许民众按照入川方式进入谋生。清中期的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内地民众的谋生压力。
[Abstract]:In the middle of Qing Dynasty, people's spontaneous migration to find a new place to earn a living was very active.The government has adopted a policy of discrimination.In Northeast China, Taiwan is dominated by the control of people's entry, but it does not carry out a "ban" policy, such as allowing displaced people from the mainland to go out and make a living.Those who flow into the Northeast in various forms are given the option of naturalization or relief to return home.For those who live in Taiwan for a long time, those with jobs can not only obtain the right to settle down, but also allow the relocation of mainland family members.In the southern mountainous areas, the policy of allowing the people to enter the greenhouse to earn a living is basically adopted. Of course, due to the consideration of public order and other considerations, they should be brought into the management system such as Baojia, and those who have lived for a long time can also obtain rights and interests such as naturalization.For the people who spontaneously enter Sichuan, export and other places, the Qing government basically holds the policy of opening up.In addition, Hubei, the west of Hunan after the return of land to allow people to enter the Sichuan way to earn a living.These policies in the mid-Qing Dynasty, to a large extent, eased the pressure on the mainland people to earn a living.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K249;C9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刁书仁;论乾隆朝清廷对东北的封禁政策[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6期

2 李祖基;论清代移民台湾之政策——兼评《中国移民史》之“台湾的移民垦殖”[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3 王跃生;18世纪中后期中国人口数量变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7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军;段伟;;移民与生态关系——以清代云南为案例[J];古今农业;2009年02期

2 姚志伟;;十告九诬:清代诬告盛行之原因剖析[J];北方法学;2014年01期

3 包伟民;试评六卷本《中国移民史》——兼谈学术批评的规范问题[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4 侯杨方;;乾隆时期民数汇报及评估[J];历史研究;2008年03期

5 郭孟秀;;略论满语濒危过程[J];满语研究;2007年02期

6 张小聪;房学嘉;;尖山:一个客家村落17-19世纪的迁台[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崔岷;;山东京控“繁兴”与嘉庆帝的应对策略[J];史学月刊;2008年01期

8 李祖基;清代台湾地方的开发与岛上对外交通[J];台湾研究集刊;2002年02期

9 王跃生;;中国近代之前户口统计中的问题考察[J];统计研究;2013年09期

10 陈忠纯;;清前期平民领照渡台的范围探析——兼议限制渡台政策的转变及其原因[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阮思华;清代台湾农业经济研究(1683~1895年)[D];暨南大学;2003年

2 侯俊云;雍正朝东南海疆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赵奎涛;明末清初以来大凌河流域人地关系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蓝泰华;福建汀州(长汀)客家传统民间美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丽;清代东北流人方志文献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汉元;明清时期饶平客家人迁台及两地互动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程秋娜;清朝前期盛京城镇的兴起与繁荣[D];辽宁大学;2011年

3 刘淑芳;十八世纪山西省财政体系运作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胡彦明;新中国初期河北省移民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顾松洁;清代珲春八旗驻防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贾文华;清代封禁东北政策研究综述[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贺飞;清初《辽东招民开垦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小聪;清代长乐客家迁台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冷剑波;清代陆丰地区客家人移民台湾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刘丽丽;清代松花江上游地区的农业开发(1860年之前)[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璐;;初探清政府在新疆的救灾政策[J];新疆地方志;2011年01期

2 王林;;论清代对灾后流民的防范和安置[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向中银,杜佳鸣;浅析清政府的聘用洋员政策[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4 戚骥;;试论清政府对朝鲜政策(1885——1894年)变化形成之背景[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金普森,谢辉;政府政策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兴衰[J];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04期

6 吴大旬;;试论清朝经营侗族政策的专制性[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贾晓玲;;清代前期内蒙古的畜牧业政策及发展情况[J];河套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龙永行;马江海战疑难考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张艳;;略论洋务运动时期清廷设立新式学堂的政策[J];兰州学刊;2010年07期

10 董潜;冯昌;;试拟“高级小学历史课本第三册”课时教学计划(续三)[J];历史教学;195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权赫秀;;“自顾不遑,断难干预”——清政府对日本吞并大韩帝国的认识与反应[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张杰;;第十五讲 乾隆皇帝与宠臣和坤[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3 李帆;;清代中期文化学术的总体走向与理学的命运[A];传统思想的近代转换[C];2007年

4 王一兵;王金友;赵娜;周元刚;田文广;;中国煤层气产业现状及政策分析[A];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段春霞;;循环经济中的政府责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6 董玛力;陈田;;西方城市更新发展历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蔡君时;;城市公共交通的现代化[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李燕玲;;森林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问题的思考[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9 高启杰;;国外农业推广政策的调整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10 周媛;;把准人口基数 从出生入户做起[A];湖南省人口管理与青少年犯罪研究征文评奖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倪玉平;谈清代的“荒政”[N];北京日报;2008年

2 张红;人口迁移:经济发展的晴雨表[N];中国人口报;2001年

3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任远;坚持推动人口迁移和人口空间集聚[N];解放日报;2009年

4 记者 曲一琳;西南财经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杨成钢:建立人口迁移 流动调节机制[N];光明日报;2010年

5 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 魏津生;城镇化和人口迁移de新世纪[N];中国人口报;2001年

6 张再生;人口迁移与可持续发展[N];中国人口报;2002年

7 史馆文;中英首次通使,,两个世界撞击[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 高春燕;人口迁移改变城市面孔[N];中国人口报;2003年

9 李景屏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乾隆帝与法国神父蒋友仁[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曲振明;清政府对烟酒厘金的征管[N];经理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磊;清政府的对日情报收集研究(1871-1894)[D];吉林大学;2013年

2 黄彦震;清代中期索伦部与满族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3 黄守红;清代中期湘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3年

4 于大力;我国财政政策合理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杜吉国;黑龙江省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6 刘金峰;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职工分配制度研究:问题、思路和方案[D];复旦大学;2006年

7 赵荣耀;乾嘉时期清朝与廓尔喀封贡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阚耀平;清代天山北路人口迁移与区域开发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罗守全;中国粮食流通政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何忠伟;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效果与体系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建琴;从帕米尔问题看清朝对新疆的认识与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胡国华;洋务留学政策与庚款留美政策之比较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新华;耕地保护政策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5年

4 成玉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5 张琳琳;农民工“逆流动”的实证分析[D];安徽大学;2007年

6 余琳;重庆市主城区农民工医疗保险政策探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7年

7 林坚东;征地拆迁政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李雪茹;建国后至六十年代前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岭;贸易投资一体化下中国外贸政策与外资政策协调性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10 牛利民;欧美国家扩大农产品需求的政策及其借鉴[D];湘潭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74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374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4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