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机构之探究

发布时间:2018-04-12 19:12

  本文选题:清代 + 雍正朝 ; 参考:《中州学刊》2013年12期


【摘要】:行政问责与处分机构的确立,是行政处分制度得以贯彻的前提。封建社会,官僚体制相对健全,对官员的行政问责与处分历时很久,其问责与处分机构的调整确立也在不断完善与成熟,最典型的则是清代之雍正朝。雍正在位十三年,基本完整确立了官员的行政问责与处分机构体系。这个体系不是由一个单独机构,而是由一系列机构既主导又参与其中。其中的吏部考功司负责主导官员之行政问责与处分;都察院属于介入官员之行政问责与处分;督抚是参与官员之行政问责与处分。如此,在雍正朝形成了以吏部为主导,都察院、六科、十五道、地方督抚共同参与的问责与处分系统,有力地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institution is the premise of carrying out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system.Feudal society, relatively sound bureaucracy,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of officials for a long time, its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institutions ar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mature, the most typical is the Qing Dynasty Yongzheng Dynasty.Yongzheng reign 13 years, the basic integr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of officials system.The system is not a single agency, but a series of institutions that are both dominant and involved.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of the leading officials;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of the involved officials; the administrative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of the participating officials.Thus, in the Yongzheng Dynasty, a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 and punishment, which was dominated by the official department, led by the capital court, six branches, fifteen local governors, was formed, and the management of officials was strengthened powerfully.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雍正朝官员行政问责与处分研究》(10XZS006)
【分类号】:K249;D69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恒源;;雍正初年户部收入质疑[J];紫禁城;2011年04期

2 龚小峰;;“江苏巡抚”定名考辨[J];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张连银;;西路军需补给与西北屯田——以1715—1759年为考察时段[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1期

4 哈恩忠;;略论雍正年间清政府对贵州贩卖人口的整饬——以鄂尔泰打击川贩为中心[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2期

5 陈东;;试论清代岷江上游地区的改土归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3期

6 张丹丹;;雍正朝私盐的种类探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李成燕;;清代雍正年间的京东水利营田[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8 曹斌;;清雍正朝田文镜对河南市集空间管理刍议[J];史学月刊;2009年07期

9 朱凤祥;;清代疫病灾害时空分布情态分析——以《清史稿》记载为据[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8期

10 吴雪娟;;黑龙江将军驻地迁移新谈[J];北方文物;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3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黄圆晴;;清代满汉官制:以侍卫的升迁为中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5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何力;;清代前期关税征管制度[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7 柏桦;;明代州县官吏惩处规制刍议[A];明史研究第4辑——庆贺王毓铨先生85华诞暨从事学术研究60周年专辑[C];1994年

8 黄圆晴;;试论清代侍卫的选官与管理[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吴建雍;;清前期榷关及其管理制度[A];纪念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建立十周年历史研究所研究成果论文集[C];1988年

10 于善浦;;雍正陵寝选址史事[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三辑)[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哈恩忠;雍正朝秘密查禁箭毒木[N];中国档案报;2004年

3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4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5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6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7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8 黄开林;岚皋清代禁赌碑[N];陕西日报;2001年

9 马树康 夏维荣;清代喀什铸币小考[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0年

10 贾文超;“正大光明”匾[N];中国档案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明;雍正朝官僚人事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苗月宁;清代两司行政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应宪;清代吴派学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庆宇;清乾隆朝佛教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连银;雍正朝西路军需补给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10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龙骏;康雍乾时期陋规问题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刘庆宇;明清宗室教育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5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6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7 李楠;清代山西祈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之良;清代鄂尔多斯高原东部地区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9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李慧;清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署的设立及其职能[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410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10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b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