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庇护者与托庇者关系考论
本文选题:东汉 + 庇护者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1期
【摘要】:2世纪上层阶级大多数成员的社会政治活动,皆以上下级隶属的私人关系为基础。这些庇护者与托庇者之关系,产生于士子每次拜师受业于经师、接受辟为僚佐之任命、抑或选拔见用于官吏。托庇者应忠诚于庇护者,如其故去则服丧送葬,并在政治纠纷中党同伐异。庇护者亦具有相应的职责,并在托庇者不能展现其恭敬和援助时,解除庇护关系。尽管大多数庇护者与托庇者的关系以地域为纽带,但身居庙堂的高官时常从全国各地网罗门生。庇护者与托庇者之关系,亦可超越两人关系,拓展至隶属于同一举主的门生故吏以及庇护者之庇护者所共同建立的网络。这种网络的组织方式独立于常规的政府体制之外。89年以降,各家外戚顾命大臣轮番执掌朝政,便首次利用这种网络。140名官僚奋起反对外戚阉宦专权,也依赖其庇护者和托庇者网络,他们深信其托庇者必将施以援手和护翼,这也激励地方官僚着手进攻其政敌的托庇者。170—180年党锢之祸后,由于许多被朝廷免黜官爵的人物相继加入,庇护者与托庇者的网络依然强劲有力。但是,随着汉帝国的崩溃,对于上层阶级的人物而言,卷入庇护者与托庇者网络的私人主从关系业已失去吸引力,个人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变为以共同的身份和宗族为基石。
[Abstract]: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most members of the upper class in the 2 th century were based on the 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superior and subordinat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ron and the protector arises from the appointment of the master to the master, the appointment of the chief of staff, or the selection of the official.Bereavers should be faithful to the asylum, if they die, mourned and dissimilar in political disputes.The asylum person also has the corresponding duty, and relieves the asylum relationship when the sponsor cannot show respect and assistance.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st asylum-seekers and trustees is geographical, senior officials in temples are often recruited from all over the countr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eltered and the sheltered can also be extended beyond the relationship to the network established by the former student officials who belong to the same host and the asylum of the asylum.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network is independent of the conventional system of government. In 1989, when ministers were appointed to run the government in turn, they used the network for the first time to rise up against the arbitrary power of foreign ministers and castrations.They also rely on their network of patrons and trustees, who are convinced that their bearers will help and defend them, which has also inspired local bureaucrats to set out against their opponents' torturers. 170-180 years after the party's imprisonment,The network of asylum and protectors remains strong as many of the court's ousted dignitaries have joined.However, with the collapse of the Han Empire, for the figures of the upper cla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ivate owners involved in the network of protectors and torturers has lost their attrac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has gradually become based on a common identity and clan.
【作者单位】: 华盛顿大学历史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2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联升;东汉的豪族[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王明前;;从屯田到占田:魏晋之际土地私有制的全面确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3 徐冲;;“二十四贤”与“汉魏革命”[J];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4 宋强刚;试论唐代藩镇的历史地位和作用[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史树青;从《风俗通义》看汉代的礼俗[J];史学月刊;1981年04期
6 袁延胜;;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J];史学月刊;2010年08期
7 杨振红;;吴简中的吏、吏民与汉魏时期官、吏的分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社会构造研究之二[J];史学月刊;2012年01期
8 王煜q;;后汉“党锢之祸”起因新探[J];唐都学刊;2013年01期
9 赵益;;《真诰》与“启示录”及“启示文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陈苏镇;;东汉的豪族与吏治[J];文史哲;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建东;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关东豪族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于琨奇;秦汉小农与小农经济[D];北京师范大学;1988年
3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徐冲;“汉魏革命”再研究:君臣关系与历史书写[D];北京大学;2008年
5 李凌翔;新中国的旧史学[D];山东大学;2008年
6 仇鹿鸣;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D];复旦大学;2008年
7 孟祥光;唐代赋役制度与田家诗[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伟;汉魏晋南北朝人物图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9 张捷;秦汉时期财政运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钊阳;唐代税收体系的制度缺陷和执行弊端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雪松;汉代西北屯田问题探析[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磊;东汉农民战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妍;京津冀地区汉代墓葬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煜q;东汉末军阀与豪族关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罗操;从买地券看东汉时期的土地买卖和土地契约[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6 赵立民;汉魏晋之际武人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7 李春雷;两汉驸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洋;秦汉豪强地主犯罪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9 薛海波;两汉颍川豪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永卉;宋代豪横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长兴,郭超;两汉时期的汝南郡[J];天中学刊;1997年04期
2 刘勇;东汉幽州突骑述略[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吴桂美;;东汉崔氏家族世系及地望的考辨[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年01期
4 刘吉;;东汉“谈论”述略——与冈村繁先生商榷[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钟书林;;《东观汉记》与东汉的国史编撰[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吴桂美;;从东汉士人的遗令和敕子书看东汉士风[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王世红;;东汉酒泉烈女——庞娥亲[J];丝绸之路;2007年06期
8 马勇;刘治立;;三国时期的恐怖活动与反恐措施[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亓凤珍;;清高耿介 清贫自守——范丹简论[J];泰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10 宋杰;;东汉的洛阳狱[J];历史研究;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新海;;刘秀与冀州[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2 陈建萍;;朱穆的吏治思想[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子芝 樊小伟;诸葛亮“躬耕地”辩析[N];中国档案报;2001年
2 袁宝银 崔云香;曲阜汉魏碑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陈孝宁;云南唯一汉碑:孟孝琚碑[N];云南日报;2001年
4 叶东兴 刘文杰;江西安远发现万余枚汉代窑藏铜币[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磊;东汉魏晋南北朝士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安梅梅;两汉魏晋属国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静;东汉社会与东汉士风[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振梅;东汉经学世家述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3 韩仲秋;东汉自耕农阶层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侯二朋;东汉人物地域分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方原;东汉洛阳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赵飒;东汉免官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7 刘静波;两汉皇帝赏赐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薛海波;两汉颍川豪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邝盛彦;东汉民族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刘晓满;汉代忠德教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48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48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