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乡地职役人员问题考辨
本文选题:清代 + 乡地 ; 参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摘要】:清代乡地人员的设置大致分为"基层"与"地方"二级,村、庄等自然聚落一般设一人或数人,"地方"一级或为"独任制",或为"合任制"。乡地人员应充须具备"家道殷实"等条件。充任"地方"需要经地方推举、官府传验、批准等程序;基层乡地人员应充的基本形式为轮充、推选和"地方"选派,此外还存在代理、私授、朋充、霸充、差役点充和绅士指定等非常规形式。州县官府通过建立担保、点卯、请假、退役、失职和违法惩处等制度对乡地人员进行管理。乡地人员作为"职役",一方面相对于普通民人是一个权力群体,另一方面又被官府视为较普通民人还要卑贱的奴仆。在乡村社会中,乡地人员有时充当"领袖"角色,办理本地"自治"性事务,承担一些重要社会职能。清代乡村社会结构复杂,官府与乡村、士绅与普通乡民以及其他各种矛盾相互交织,乡地人员往往会陷入这些矛盾的漩涡之中。在中国传统的政治社会体制下,"官府"要将自己的统治机制深入乡村社会,但为了节省行政成本而不肯设立理性化的基层政府组织,为了保证"官治"的权威而不肯实行某种形式的自治制度,因此只能借助私人势力、社会势力来履行公权。这种体制的运作,必然导致整个统治机制的腐化和经济社会的危机。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personnel in Qi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basic level and local secondary, village, Zhuang and other natural settlements, such as one or more people, "local" level or "sole appointment system" or "co-appointment system". Rural personnel should be filled with "good manners" and other conditions. Acting as a "local" requires local election, official transmission, verification, approval and other procedures. The basic forms of grass-roots rural personnel should be filled by rotation, selection and "local" selection. In addition, there are also agents, private schools, friends and overseers, Unconventional forms such as post-filling and gentleman-appointed. State and county officials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guarantees, orders, leave, retirement, dereliction of duty and illegal punishment and other systems for the management of rural personnel. Rural personnel as "duty service", on the one hand relative to the ordinary people is a power group, on the other hand, the government is regarded as a lower slave than ordinary people. In rural society, rural personnel sometimes act as "leaders", handle local "autonomous" affairs, and undertake some important social functions.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rural social structure was complex, the government and the village, the gentry and the ordinary villagers and other contradictions intertwined, the rural personnel often fell into the whirlpool of these contradictions. Und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and soci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wants to deepen its own ruling mechanism into the rural society, but in order to save administrative costs, it refuses to set up rational grass-roots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n order to ensure the authority of "official rule" and refuse to implement some form of autonomy system, it can only rely on private forces, social forces to carry out public power. The operation of this system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the corruption of the entire ruling mechanism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crisis.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州县行政与乡里制度研究”(02BZS006)
【分类号】:K249;D69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丽萍;;清代长江中游地区的宗族、乡绅与社仓[J];求索;2011年02期
2 张金俊;;清代江南宗族在乡村社会控制中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正刚;魏珂;;清代侨乡女性生活探析——以开平为例[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段自成;;清代北方官办乡约与绅衿富民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丁春梅;清代官府公文用纸制度研究[J];档案学研究;2004年01期
6 罗洪洋;;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J];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7 杨国安;;救生船局与清代两湖水上救生事业[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渝;;清代乾嘉道年间重庆牙行的管理与运作[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段自成;;论乡约行政组织化背景下的乡约与官府的关系[J];泰山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10 刘丹;陈君静;;试论清代宁绍地区海塘修筑的经费来源与筹措方式[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俊峰;;山西水利与乡村社会分析——以明清以来洪洞水案为例[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3 魏章柱;;清代台湾学校教育及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4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许敏;;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召商买办”初探[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8 许敏;;关于明代铺户的几个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二辑)[C];1983年
9 黄今言;;云梦竹简所见秦的商品交换与市场管理[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秦建良;;唐勾检制与行政效率[A];中国当代秘书群星文选[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廉永生;读典论修养[N];焦作日报;2009年
2 杨福仁;恩泽张载后裔的三件官府公文[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杨红 刘鹏九;清代的卖地契约[N];中国档案报;2000年
4 周一谋;清代对人瑞有奖励[N];人民政协报;2000年
5 陈易新;中医诊断学在清代的发展[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朱玉宝;清代官员的任用制度(四)[N];中国人事报;2000年
7 钱振峰;乾隆与清代玉器[N];中国商报;2002年
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吴雪梅;清代两湖土家族乡村社会变迁的历史考察[N];光明日报;2009年
9 王思治;简论清代的国家统一[N];光明日报;2000年
10 记者 杨守勇;清代曾绘世界地图 北京为本初子午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慧;南宋东南地区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吴海燕;魏晋南北朝乡村社会及其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3 周t ;清代广东盐业与地方社会[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莉亚;元代手工业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周邦君;乡土技术、经济与社会[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7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8 毛晓阳;清代江西进士丛考[D];浙江大学;2006年
9 王雪华;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黄海云;清代广西汉文化传播研究(至1840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涂蕴漪;清代江西慈善组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谭小军;清代江西民间秘密教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承舜;清代珠江三角洲市镇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张萍;从《徽州千年契约文书》看清代徽州民间纠纷和诉讼[D];厦门大学;2006年
5 石淼;清代商人对地方官吏违法榨取行为的传统诉讼[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赖彩虹;清代两广盐法改革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一容;清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康欣平;清代陕西关中市场探析[D];西北大学;2005年
9 秦兆祥;清代热河都统的设立与职能演化[D];内蒙古大学;2005年
10 杨群;冲突与调适[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896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89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