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燕行纪》看朝鲜使者徐浩修对清朝官员的评价
本文选题:《燕行纪》 + 徐浩修 ; 参考:《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摘要】:《燕行纪》是朝鲜使臣徐浩修来往燕京(即北京)时根据沿途所见所闻所感而写的日记、备忘录,是现存五百余种燕行录之一。《燕行纪》记载的内容比较庞杂,但识见甚高,其中对乾隆年间官员如成策、铁保、阿桂、纪昀、孔宪培、翁方纲等,评骘精到,可补文献之缺,亦有助于知人论世。
[Abstract]:"Yan Xing Ji" is a diary written by Xu Hao, a North Korean envoy, according to what he saw and heard and what he felt along the way. The memo is one of more than 500 kinds of Yanxing records. The contents of the "Yan Xing Ji" are rather complicated, but they are very well known. Among them, officials such as Qianlong, Tiefo, Agui, Ji Yun, Kong Xianpei, Weng Fanggang and so on, comment stallion fine, can fill the lack of literature, but also help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新疆兵团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K249;D69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刁书仁;论后金建立前与朝鲜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01期
2 柳岳武;;清初中日关系研究[J];人文杂志;2006年01期
3 张德信;;朝鲜辨诬陈奏上使赴明前后——以李廷龟《庚申朝天录》为中心[J];大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刘庆武;崔伟;张振;;被遗忘的抗日援朝[J];知识就是力量;2006年04期
5 李善洪;;清初朝鲜表笺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柳岳武,许文霞;清初朝鲜的“倭情报告”政策之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赵兴元;;清代中朝之间的使行贸易及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李向军;;《辞海》正误一例[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4期
9 刘为;清代朝鲜使团贸易制度述略——中朝朝贡贸易研究之一[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04期
10 陈尚胜;;壬辰战争之际明朝与朝鲜对日外交的比较——以明朝沈惟敬与朝鲜僧侣四溟为中心[J];韩国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朴敏洙;金英淑;;近十年来韩国的明史研究[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2 徐凯;;朝鲜《同文汇考》中的清朝史料及其价值[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伍跃;;高丽使臣郑梦周的南京之行——朱元璋时代外交的一个侧面[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雨蕾;十六至十九世纪初中韩文化交流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于晓光;明朝与朝鲜围绕女真问题的交涉研究(1368年—1619年)[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婷婷;后金崛起后明朝与朝鲜关系初探[D];山东大学;2005年
2 高志超;刘兴祚事迹考[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非;明代援朝御倭战争与朝鲜的“再造之恩”意识[D];延边大学;2005年
4 陈燕丽;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曹娟;“朝天录”中的明代北京藏传佛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刘雪;清鲜关系中的岁币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马睿;李氏朝鲜君臣眼中的康熙帝与雍正帝[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玉柱;浅析明末朝鲜海上朝贡路线[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793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793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