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与演变:西汉的政治与史学
本文选题:西汉史学 + 陆贾 ; 参考:《新视野》2013年01期
【摘要】:西汉的政治与史学,在相互的影响中完成了彼此的演变。西汉初年,史论与政治皆充满生机,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汉武帝时期,强大而专制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在刺激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同时,又致使《史记》无法对现实政治产生影响,而只能藏之名山,以待来世;西汉末年,刘向等人试图通过整理文献复兴政局,但充满阴阳五行、符瑞灾异的学术与暮气已深的西汉王朝已失去了彼此互动、相互创生的能力。
[Abstract]:The politics and historiography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in the influence of each other, completed the evolution of each other.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istorical theory and politics were full of vitality, and they were complementary and mutually promoted. In the period of Emperor Wu, the powerful and autocratic politics and ideology stimulated Si Maqian to write the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In the end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Liu Xiang and others tried to revive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by collating documents, but they were full of Yin and Yang and five elements. The Scholars of Fu Rui and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have lost their ability to interact and create each other.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分类号】:K23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蕾;;《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2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3 王伟;简论传统史学的历史功用观及其人文主义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4 张晓英;;“钱刀”与《白头吟》创作时代蠡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8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9 吕伟华;;浅论纵横家的政治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3 肖世孟;;先秦“青”色考[A];“特殊与一般——美术史论中的个案与问题”第五届全国高校美术史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5 韩金花;王宗殿;王蕴蕴;沈斌;;华佗诊断学术思想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7 龚武;;管子形势道哲学的阅读及其诉说——管子哲学研究相关性问题探讨[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8 张维坤;;“讽诵”在我国古代长期广泛流行的原因考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9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10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范云峰;先秦时期青铜铸造标准化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范文娟;嵩山古建筑群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训;从陆贾到贾谊:看先秦儒学对汉初思想界的影响[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夏增民;论陆贾与贾谊:性格与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曾祥旭;;论西汉士人对屈原自沉意义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张江洪;;汉初社会和谐思想与实践的初探者——陆贾与贾谊[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胥仕元;王险峰;;汉初礼治与皇权巩固[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阎静;;一篇短文论千年历史——读刘向《战国策书录》[J];史学集刊;2009年01期
7 牛秋实;贾谊、晁错与汉初思想和社会[J];许昌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梁宗华;西汉初期儒学的发展演变[J];哲学研究;1994年07期
9 范振国;再谈司马迁的结局问题——兼论“西汉史学系统”[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10 周一平;司马迁对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总结[J];史林;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思宁;祝华;;历史的成败兴衰之理——汉代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反思[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2 刘华祝;;释司马迁“家贫财赂不足以自赎”而遭腐刑[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3 崔继军;赵佳妮;;《史记》微言张骞的几种情况[A];司马迁与《史记》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7年
4 池万兴;;司马迁与管仲(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5 杨铭;赵玉宝;;浅论司马迁游学[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6 郭胜团;倪海权;李德龙;;贾谊早夭原因探析[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三辑)[C];2008年
7 杨朝明;;《史记·周本纪》关于周先王世系的记述[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8 张维慎;;说席地而坐时的无礼行为“箕踞”——兼谈南越王赵佗对于汉使陆贾的箕踞[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阎晓君;;论周秦“治道”及历史影响[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10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思源;秦始皇坑儒是事实,没背“黑锅”[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施丁;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N];光明日报;2005年
3 秦川 徐风;司马迁眼中的女性[N];吉林日报;2006年
4 张强;陆贾与《过秦论》[N];光明日报;2001年
5 吕庆华;知时·知人·奇胜[N];光明日报;2003年
6 李洪岩 (本报书评人);看王立群如何演绎大汉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7年
7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孙家洲;汉初的“过秦”思潮及其影响[N];光明日报;2008年
8 宋馥香;察时鉴史 居安思危[N];光明日报;2003年
9 冯其庸;项羽不死于乌江[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通讯员 郑富林;与古遗址和谐相处[N];西安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绪霞;《晏子春秋》成书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唐国军;帝制初期中国传统政治理论体系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马婷婷;汉代情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谭黎明;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官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白效咏;汉代的易学与政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6 郭铁娜;汉代非主流文学与汉代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志;屈原与巫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梁安和;贾谊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9 尹海江;《汉书·艺文志》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何海龙;边缘之拓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德祥;汉代儒家商人观念[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杜建蓉;司马迁、桑弘羊经济思想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6年
3 郎松雪;西汉文化转型与刘向、刘歆父子的文献学成就[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刘一春;刘向妇女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阎静;司马氏父子与先秦诸子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超;贾谊《新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胡正娟;汉代儒家女教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傅玺铸;汉初思想家的历史反思与治国方略及其对汉初政治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07年
9 于舒;汉初思想家群体德治法治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孙佳伟;汉初儒道思想融合趋势及政治影响[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35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03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