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学术史认知

发布时间:2018-04-26 14:51

  本文选题:中央与地方 + 军事权势 ; 参考:《思想战线》2014年04期


【摘要】:晚清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形态,影响及于民国政治的变迁过程。缘于复杂的国内外政治及地域诸多因素,传统的中央集权被逐渐分解,发展成为有研究者所言的"内外皆轻"形态。在这一变迁过程中,军事权势的转移成为影响中央与地方关系变化的重要变量,古代中国政局失序形态下出现的政治区域化景象再次在晚清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逐渐呈现。
[Abstract]: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influenced the political change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Due to the complicated political and regional factor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raditional centralization of power has been gradually decomposed and developed into a "light inside and outside" form that has been described by researchers. In the course of this change, the transfer of military power became an important variable to influence the chang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political regionalization appeared again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form of political disorder in ancient China.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D691;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续添;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J];教学与研究;2003年05期

2 朱东安;;晚清满汉关系与辛亥革命[J];历史档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辚;;民国时期滇越铁路沿线城市劳动力转移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3 梁复生;;论“东南互保”中的地方督抚与西方列强——晚清地方政权与列强的一种关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张季;民初“二次革命”前知识分子群体关于联邦制的论争——以《民立报》、《庸言》、《东方杂志》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李永胜;;1902年中葡交涉述论[J];安徽史学;2007年02期

6 龙长安;高力克;;联邦制、国家统一与两种话语之争——对近代中国联邦制论争的回顾与思考[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7 郭从杰;;倪嗣冲与1917—1918年安武军入湘作战[J];安徽史学;2010年03期

8 王尤清;;民国前期南北地缘话语与政治演进[J];安徽史学;2012年02期

9 韩基Ym;;北洋时期参战军(边防军)、西北边防军研究[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10 蒲霞;;胡宝tT与水患治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勇;张兴国;李震;;中国古代城镇安全防卫体系营建空间绩效探微——以宋代东京城和巴蜀地区城镇防卫体系空间绩效分析为例[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王辉;;从社会环境因素分析古代江南建筑技术对《营造法式》的影响[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岑大利;;近五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动态和成果综述[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池子华;;存同求异:近代江南淮北社会文化的比较观[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巫允明;;华夏文化对美洲印第安人古代文明和传统习俗的影响初探[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6 左玉河;;2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文红玉;;民初联邦思想与联省自治运动[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梁仲明;宫欣旺;;论危机处理中中央向地方授权的困境及其成因——基于汉、唐、清三代的比较分析[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晓耕;王平原;;法统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张建军;;清末资政院时代的蒙古议员及其活动——以《大公报》所载史料为中心的考察[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谷颖;满族萨满神话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董传岭;建国60年华北农村社会生活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黄宗华;中国国民党江西省干部训练研究:1932-1949[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振国;清代文官选任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唯;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运动中的选举风潮[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芦迪;王韬改革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璐;论曾国藩的义理之学[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苟海林;市场与区划:清代至民国江南市镇的区域建构与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贲培;我国直辖市制度法治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陈雷雷;中晚唐江西籍诗人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徐雯雯;李瑞清年谱[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书林漫步[J];理论与当代;2010年05期

2 邢琳;;宋代知县、县令的职能[J];文史知识;2008年06期

3 胡旭宁;;浅论汉唐州、道性质变迁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J];黑龙江史志;2010年11期

4 周书灿,陈晓东;战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简论[J];历史教学;2000年12期

5 官士刚;东晋南朝中央与地方财政问题探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秦素银;;两汉侯国的动态考察[J];南都学坛;2007年05期

7 尚绪芝;;汉初对地方分封势力的打击及其影响[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8 戴扬本;;北宋初期转运使制度的演变[J];中华文史论丛;2007年01期

9 张卫东;;唐代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以土贡为中心[J];江汉论坛;2007年05期

10 姚健;;秦中央集权覆灭的原因及启示[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7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继民;汉唐盛世背景下中央与地方关系之比较[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何玉红;南宋西北边防行政运行体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成雪艳;唐代淮南镇研究(肃宗—宪宗时期)[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2 张建宁;从《李宝臣纪功碑》看成德军的早期发育[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李海青;宋孝宗朝“淳熙臧否”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韩先艳;生前幕府三千士,,死后名山万卷书[D];兰州大学;2007年

5 张英新;唐代中后期江淮河运安全问题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6 张丽梅;五代地方行政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6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06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3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