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经济管理改革述要

发布时间:2018-05-01 09:04

  本文选题:吕不韦 + 经济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06期


【摘要】:吕不韦的经济管理改革在思想上是对先秦诸子百家经济思想和治国理政思想的兼容并蓄的继承和发展,在实践上以农为本、兼顾工商、轻徭薄赋,对秦国的生产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bstract]:Lu Bowei's reform of economic management is an all-embracing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ic thoughts of the hundred pre-Qin schools of thought and the thought of managing the country and politics. In practice, the reform is based on agriculture, takes account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and keeps taxes and taxes lightly.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Qin and economic prosperity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作者单位】: 西京学院;
【分类号】:F092;K23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乾博;;论秦国“垄断”地主阶级对其农业的促进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2 孙乾博;;秦楚农业与“亡秦必楚”的解读[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3 陈晶;;对秦简中赀甲盾缴纳形式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付浩宇;;《吕氏春秋》接受史概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陈晓川;;试议白起之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6 王雷;;消失的帝国——后期法家李斯对秦朝的影响探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7 聂志红;;秉“性命之情”,求“天下为公”——吕不韦的管理思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黄聪,张鲲;秦历史环境变迁与关中民族传统体育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9 杨世理;《诗经·秦风·权舆》管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王岁孝;;渭河峡谷史家窝、北峪嘴古栈道考察报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孟世凯;;赵、秦、商族源初探[A];赵国历史文化论丛[C];1987年

2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周礼》中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祝中熹;;论秦献公[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郧在廷;西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任海涛;中国古代政治法思想萌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6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7 王刚;学与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玲;先秦法家思想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龙大轩;汉代律章句学考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永志;侯外庐土地国有论及其思想史意义[D];西北大学;2011年

2 魏孔峰;西汉反货币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春林;泰国崛起背景下的商鞅国家间政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晓梅;战国法家创新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沈琳;秦国与戎狄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小瑜;《吕氏春秋》艺术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春柳;论《吕氏春秋》行政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徐春娜;略论《吕纪》中的教育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伟;浅析汉初区域文化整合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辉;《墨子》与《吕氏春秋》政治思想比较[D];湖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伊人;;吕不韦的“炒作”[J];幸福(悦读);2009年03期

2 闻梁 ,冯华;还吕不韦的本来面目[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4年03期

3 邹贤俊;;吕不韦在秦统一事业中的贡献[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4 刘刚;吕不韦系年二三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5 李林;吕不韦论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6期

6 伊人;;吕不韦“炒作”《吕氏春秋》[J];东西南北;2007年11期

7 靛媛;;关于秦始皇是否私生子的历史争论[J];文史杂志;2009年04期

8 汪锡鹏;;文信钱和长安钱留下的启示[J];中国城市金融;2009年08期

9 钱玉趾;;秦始皇是谁的亲子辨析——兼与王立群先生商榷[J];文史杂志;2010年01期

10 楚欣;;吕不韦的“经营之道”[J];炎黄纵横;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牛芸;高忠玉;;从《吕氏春秋·察今》看秦人的变革意识和创新实践[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方铭;;秦博士与秦始皇的冲突与儒家“迂远而阔于事情”[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杨生民;;秦王朝思想路线得失简论[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臧知非;;“驳而霸”探微——荀子眼中的秦国政治探析[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文立;;秦学术探赜[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王绍东;;湘水女神与巴山寡妇——对《史记》中与秦始皇有关的两位女性的史料解读[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7 钱荣贵;;旷世奇书《吕氏春秋》的编辑思想[A];中国编辑研究(2009)[C];2010年

8 张润泽;;纵横家与赵文化[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9 王云度;;从后妃制度谈秦文化[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杨东晨;杨建国;;秦朝“以吏为师”及其相关问题考辨[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易;秦代蜀地百年移民潮[N];成都日报;2006年

2 李开元;破解秦始皇生父之谜[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3 跃进;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池墨;秦始皇是谁的儿子并不重要[N];贵阳日报;2007年

5 程非;郑国渠 疲秦之计成强秦之策[N];西部时报;2008年

6 马执斌;“焚书坑儒”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7 董文存 赵燕平 戴桂玲;李斯为何被腰斩[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 王子今;秦国女权的演变[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李星民;中国商业之首创[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10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王子今;陶朱事业:兵战与商战的兼胜[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初一;清太祖时期满蒙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2 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曾育荣;高氏荆南史稿[D];暨南大学;2008年

4 刘军;北魏宗室阶层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陈欣;南汉国史[D];暨南大学;2009年

6 刘举;性与秦汉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8 林荣;《吕氏春秋》与百家合流[D];吉林大学;2010年

9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杨汉民;《吕氏春秋》的政治哲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丰湘;明清时期泰山旅游活动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雪艳;张方平交游考[D];郑州大学;2008年

3 胡玉春;南匈奴附汉若干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4 邵宗波;贾谊与西汉封建正统文化的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5 杨丽容;从《吕氏春秋》看吕不韦的治国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倩;《两汉书》引《春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全彬;试析《吕氏春秋》的编撰与战国后期秦文化整合现象[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化平;秦简《为吏之道》及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刘娟;五代福建山区经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艳君;明代皖南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286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286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c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