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家训中的德育思想研究
本文选题:明清 + 徽州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06期
【摘要】:明清徽州家训中蕴含丰富的德育思想,其中虽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纲常礼教思想的深刻烙印,然而借鉴其中的积极成分,是完善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
[Abstract]:The family instruction of Huizhou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ontained abundant moral education thought, though it inevitably had the deep imprint of the feudal code of ethics thought, but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positive component of it, it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resource to perfect the modern family moral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基金】:2011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明清徽州家训中的德育思想研究”,课题号:JG1100143
【分类号】:B823;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建钢;李红霞;;穿越文本的文化洞观与符号诠释——文化传统与符号批评视野中的《聊斋志异·黄英》诠解[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2 刘天利;;杜甫的儒家人格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刘春雪;;孔子以“德”说诗[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昌礼;;论屯堡人的孝道思想[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张惠;;儒佛伦理观的冲突与融合——从《莲花色尼出家因缘跋》谈起[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鲜小霞;;论《诗经》中的“弃妇诗”[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7 张淑一;先秦卿大夫家族“立後”述论[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8 李振宏;先秦诸子平均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9 郭守靖;;文化学视野下孔子的武术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何飞燕;田春锋;;上博简《鬼神之明》篇的归属与儒墨鬼神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伍永忠;康有为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张树平;从辨物居方到明分使群[D];复旦大学;2006年
4 王国豫;技术伦理学的理论建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平;清末民初的语言变革与现代文学雅俗观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6 高书文;孔子成德思想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渠红岩;中国古代文学桃花题材与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振国;拒斥与吸纳:天主教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应对[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冰梅;冲突与融合: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奇玉;古代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沈小燕;《论语》古今解读的差异论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恒存;走向困境的讽刺文类[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珍珍;杜甫陇右诗述论[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5 林琳;鲁迅与余华笔下癫狂形象塑造比较论[D];辽宁大学;2011年
6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7 宋立林;孔子“易教”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静;对《文心雕龙》的文献学考察[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竹昌;《论语》“仁”辨及其管理学价值[D];青岛大学;2007年
10 胡建新;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明清苏州、扬州、徽州三地风俗的互动互融——兼谈“苏意”、“扬气”与“徽派”[J];史林;2005年02期
2 居蜜;明清时期徽州的宗法制度与土地占有制——兼评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J];江淮论坛;1984年06期
3 唐力行;明清徽州木商考[J];学术界;1991年02期
4 徐彬;;明清徽州家谱与徽商文化[J];西江月;2010年15期
5 刘森;从徽州明清建筑看徽商利润的转移[J];江淮论坛;1982年06期
6 陈柯云;从《李氏山林置产簿》看明清徽州山林经营[J];江淮论坛;1992年01期
7 卞利;明清徽州民俗健讼初探[J];江淮论坛;1993年05期
8 杨春雷;试论明清徽州市镇与社会转型──兼与江浙市镇比较[J];安徽史学;1996年04期
9 唐力行,徐茂明;明清以来徽州与苏州社会保障的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4年03期
10 唐力行,申浩;差异与互动:明清时期苏州与徽州的市镇[J];社会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若亚;;《徽商与明清徽州教育》出版[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2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斌;;从明清黔中田土税赋看贵州民族关系[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艳君;;明清徽商消费的多重性质及对现实的启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第2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彭超;;再谈火佃[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6 佟辉;;《明清商事纠纷与商业诉讼》[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7 彭超;;从两份档案材料看明代徽州的军户[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8 周绍泉;;明清徽州亩产量蠡测[A];明史研究第2辑——纪念谢国桢先生九十诞辰专辑[C];1992年
9 颜军;;明清时期徽州族产经济初探——以祁门善和程氏为例[A];明史研究第5辑——纪念李洵先生75诞辰专辑[C];1997年
10 栾成显;;弘治九年抄录鱼鳞归户号簿考[A];明史研究第1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顺辉;徽州宗族评说[N];黄山日报;2005年
2 安徽大学 卞利;徽州谱牒研究宏观与微观的考察[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王丹薇;珍贵的四件明清诰敕文书[N];中国档案报;2004年
4 记者 张孺海 黄中朝 通讯员 陈华平 杨明;浪河有一条明清街[N];湖北日报;2006年
5 朱亚非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明清山东仕宦家族与家族文化概说[N];联合日报;2009年
6 陆蔚;明清云南的文人[N];云南日报;2001年
7 黎笳;名片与明清交际风尚[N];北京日报;2004年
8 朱清焯;明清科举趣闻[N];中国档案报;2000年
9 卞利;国家禁赌法令在徽州民间的实施[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乐承耀;明清浙东学者的政治思想及启示[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肖应云;明清西方传教士的汉语学习与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学;2010年
2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吴启琳;传承与嬗变:明清赣南地方政治秩序与基层行政之演化[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6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7 于少海;经济与社会:明清赣南社会经济的动态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萍;明清陕西商业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瑜;明清士绅家训研究(1368-1840)[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昧茗;论影响明清徽州民居的社会文化因素及表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张伟龙;明清东莞城镇地理初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黄建荣;明清江西省“道”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存;明清宫廷事务管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汉霞;明清两朝的海南书院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6 李亚红;明清山陕商人与西北市场化进程[D];西北大学;2001年
7 何仁美;明清以来赣北地区宗族的社会变迁[D];厦门大学;2002年
8 李正亭;滇盐与明清云南社会经济述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岳孝利;明清时期家教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璇;明清两朝的禁书与思想专制[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14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84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