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淮河上游的地缘政治与蛮族势力

发布时间:2018-05-17 23:26

  本文选题:魏晋南北朝 + 淮河上游 ; 参考:《北方论丛》2015年05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淮河上游地区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成为南北双方争夺的重要对象。趁势而起的蛮族势力以之为凭借,依违、游离于南北政权之间,但不足以在南北对峙之间成为第三方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一般是作为南北朝的附庸,通过不可忽视的战略角色凸显出来。在这个大动乱的历史进程中,淮河上游原有的地域社会文化逐渐瓦解。通过战争洗礼和蛮族融入而重新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淮西风俗),对淮河上游地域社会产生了长远影响。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became an important object of contention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because of its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The barbarian forces that took advantage of the situation relied on it, disobeyed it and drifted between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regimes, but it was not enough to become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political and military forc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onfrontations, generally as a vassal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Through the strategic role can not be ignored to highlight.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great turmoil, the original regional social cultur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gradually disintegrated. The regional culture re-constructed by the baptism of the war and the integration of the barbarians (Huaixi custom) had a long-term influence on the regional society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Huaihe River.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分类号】:K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雷翔;魏晋南北朝“蛮民”的来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新平,潘祥辉;今本《南齐书》几例点读问题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3 曾晓梅;;七言诗溯源——最早的完整七言诗的新证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5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9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凯;;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秦臻;;四川渠县新发现东汉石兽及相关问题[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晓明;;西晋后期嗣君之争考论[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方浩然;韩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刘昌顶;以人为本的哲学视角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王欣;《契丹国志》史源疏证举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雷翔;廪君传说考[J];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2 彭武一;唐宋年间土家族先民的族属问题[J];江汉论坛;198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德芳;;苦战三年,u]u"1500斤 包干自建,不再向W 家要

本文编号:19033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033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6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