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两宋时期武举制度的发展
本文选题:两宋时期 + 武举制度 ; 参考:《兰台世界》2013年36期
【摘要】:宋代武举制度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影响,呈现出完整的盛衰发展历程,对军事、政治、文化产生深厚影响。文章对两宋时期的武举制度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对其存在的不足深入分析,为我国现代军事体育制度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Abstract]:Due to the influence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and military, the Song Dynasty Wushu system showed a complete development course, which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military, politics and cultur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martial system in the Song Dynasty, analyzes its deficiency in depth, and provides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military sports system in China.
【作者单位】: 西安航空学院体育教研室;
【分类号】:K244;D6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文定旭;宋代武举弊端浅析[J];贵州文史丛刊;2000年05期
2 宋桂梅;徐小峰;;论宋代武举选拔制度的利弊及对武举制度的影响[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3 陈煦;向珉;;论中国武举制度的发展路径及其流变[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4期
4 周勇;何晓锋;赵霞;;论宋代武举崇文抑武的异化特征[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树宏,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周俊;;清代武举制度考论[J];兰台世界;2013年03期
3 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3期
4 陈芳;段丽梅;;宋代武举制度的异化现象与原因[J];搏击(武术科学);2010年11期
5 韩美佳;张大伟;;宋代武举制度兴衰下的武术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樊艺红;武举制人才与当代武术专业人才选拔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颜井平;清代武举初探[D];扬州大学;2009年
3 陈丹丹;《续资治通鉴长编》人口资料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4 杨帅;发展与歧途[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娜;清代武举制度对武术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6 潘晓波;武术原生态教学的诉求与回归[D];湖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圣洪;唐朝武举制度的创立[J];闽江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华 ,高朝旺;中国古代军官是怎样考试的[J];文史天地;2002年07期
3 王树宏,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刘建平;中国历代武举制度述略[J];武术科学(搏击·学术版);2004年03期
5 孙炳元;评《武举制度史略》[J];盐城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曾小华;文化、制度与制度文化[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两宋时期哲学战线上反理学的斗争——读《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两宋部分的体会[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10期
2 赵晓耕;;宋代的商(下)[J];深交所;2008年05期
3 崔见;;五代、北宋与南宋山水画风格比较[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05期
4 李铁松;潘兴树;尹念辅;;两宋时期瘟疫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初探[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崔永红;两宋时期青海地区经济状况探研[J];青海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6 张文;;社区慈善:两宋民间慈善活动的空间结构[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年04期
7 王岩;;两宋文人渔父词创作及其隐逸心态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朱奎泽;;两宋乡村治理体系中的“团”与“社”[J];黑龙江史志;2009年22期
9 陈璐;;《村童闹学图》与两宋儿童教育[J];美术大观;2011年02期
10 李;中国文化的三次高潮[J];文艺争鸣;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大群;;中韩古代武举比较浅论[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郭黛Y,
本文编号:1918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18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