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江两百年争江案判决与乾隆以蛮治蛮新政
本文选题:争江案 + 以蛮治蛮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乾隆以来,清水江流域二百公里成功开辟与争江案判决蕴含的民族区域自治有关。清水江二百余年争江案,异时异级官府仍照旧章案例之判决,蕴涵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之萌芽。乾隆改明朝苗墙隔离、雍正兵剿为以蛮治蛮新制度,维护了清水江流域长期化、规模化木材商品活动,实现了苗疆与王朝的经济良性互动。苗疆、国家权力耦合拓展了清水江流域的发展空间、维持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多民族融合,进而促进了流域经济社会和文化大发展。
[Abstract]:Since Qianlong, two hundred kilometers of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has been successfully opened up with the autonomy of ethnic regions contained in the judgment of the case. Over 200 years of dispute over the river case in Qingshuijiang, the government of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levels still decided the case of the old chapter, which contained the germination of the system of regional national autonomy. Qianlong reformed the Miao Wall in Ming Dynasty and the Yongzheng military suppression was a new system of mangovernance which maintained the long-term and large-scale timber commodity activities in the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and realized the benign economic interaction between Miao Xinjiang and the dynasty. In Miaojiang, the coupling of state power has expanded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Qingshuijiang River Basin, maintained social stability, promoted the multi-national integration, and promote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in the basin.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清水江契约文书制度与苗侗族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1BMZ06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清水江契约文书整理与研究”(11&ZD096) 博士后基金项目“结构调整与内生经济增长——基于500年清水江文书证据”(2013M542187)
【分类号】:K24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述松;;垄断交易制度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清水江流域1514—1985年的木材交易经验[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2 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的分布变迁[J];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3 韦森;;再评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J];经济学(季刊);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阳;;以诺斯的产权分析框架解读“李约瑟难题”[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2 葛继红;从恋爱、婚姻、家庭关系看黔西北少数民族的伦理道德[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3期
3 刘勇;易法海;;国家规则构建与社员意识演化的互动周期假说——以农信社制度变迁为例[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4 柯华;;基于诺思制度变迁框架的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以荣家企业制度变迁为例[J];财经研究;2012年02期
5 张世友;;清代乌江流域的移民活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孙晓华;秦川;;产业演进中技术与制度的协同演化——以中国水电行业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潘奇;;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演进机制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2期
8 彭福荣;;酉阳冉氏土司的沿革、族属与民族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廖君湘;试探侗族传统社会初级社会群体之构成、特征和功能[J];文史博览;2005年14期
10 秦勤忠;侗族传统建筑文化美学之精神浅论[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贵如;投资者情绪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何圣伦;苗族审美意识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王丽媛;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易旭明;中国电视产业的制度变迁与需求均衡[D];上海大学;2011年
7 王鑫;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李鹏;我国乡镇企业吸纳农民非农就业税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刘勇;中国农村信用社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10 高云飞;改制企业职工权益变动及相应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苗族崇龙习俗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代荣;《清穆宗毅皇帝实录》福建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康鹏;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变化趋势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吴服胜;森林资源社区共管机制的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姚伦光;“侗款”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廖萍;苗族服饰的生态审美解读[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7 郭婧;侗族刑事习惯法若干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0年
8 王金元;黔东南苗族妇女发式研究[D];贵州民族学院;2011年
9 李红杰;昆明近郊大花苗服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静;《清文宗实录》福建政经史料及其价值[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罗康隆;;侗族传统人工营林业的青山买卖[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汪丁丁;;制度创新的一般理论[J];经济研究;1992年05期
3 罗洪洋;;清代地方政府对黔东南苗区人工林业的规范[J];民族研究;2006年01期
4 韦森;;从习俗到法律的转化看中国社会的宪制化进程[J];制度经济学研究;2003年02期
5 杨斌;清代前期贵州人口资料辨析[J];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04期
6 王跃生;十八世纪初期中国的人丁数量与人口数量变动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培泽;元代“英宗新政”的谋臣——拜住[J];文史杂志;1989年04期
2 王俊桥;;清世宗新政述评[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年05期
3 格日乐塔娜;;清末官垦在巴林左右二旗的推行[J];前沿;2008年12期
4 孔繁敏;包拯与庆历新政[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5 匡裕彻;拜住及其新政[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84年05期
6 翁礼华;并非以文名行世——北宋王安石及其“熙宁新政”[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0年09期
7 刘一安;从内部破坏王安石新政的蔡京[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5年01期
8 王松奇;北宋为什么变成了南宋——从林语堂笔下的王安石说开去[J];银行家;2003年10期
9 邱树森;论妥欢贴睦尔[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10 哈萨;浅析清朝治蒙政策的根源及演变[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鸿莉;;清末北京阅报讲报社考[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邱文选;范全红;;周朝初期的唐国社会——析“启以夏政,疆以戎索”[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王松奇;王安石新政与北宋衰亡[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范福潮;想起了王照[N];南方周末;2004年
3 阎崇年;清朝错失八次革故鼎新的历史机遇[N];北京日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优努斯;清代甘肃矿业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327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32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