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翰墨全书》利用的几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8-05-27 23:14

  本文选题:《翰墨全书》 + 元代 ; 参考:《史学集刊》2014年02期


【摘要】:《翰墨全书》是一部元代前期编纂成书、后来经过两次改编的民间日常交际应用类书,分类辑录民间交际应酬相关的词语、典故、诗词文章及活套、图式,对宋元文学、历史研究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传世的《翰墨全书》有大德本、泰定本、明初本三种系统,大德本编纂时间最早、内容最多,泰定本内容主要系压缩大德本而成,明初本内容基本承用泰定本,利用时应优先使用大德本。《翰墨全书》收录诗词文章的作者,署名情况较为复杂;绝大多数为宋人,尤其是生活在南宋及由宋入元者;籍贯以福建、江西为最多。常用的明初本《翰墨全书》内容与编排有同一作者诗文多连续出现、题目多有从前省略、收录诗文内容多为全录等特点。明初本《翰墨全书》存在编纂或抄录错误、内容编排存在不严密之处、翻刻致误等不足。
[Abstract]:The Book of calligraphy is a book compiled in the early Yuan Dynasty. After two adapta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folk daily communication, it classifies and compiles the words, allusions, poetry articles and cassettes, schemata, and literature of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history research has the high literature value. The calligraphy book passed down has three kinds of systems: the Great German version, the Thai final version,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version. The Dade version was compiled in the earliest time and the content was the largest. The Thai final version was mainly composed of compressed Dade text, and the early Ming Dynasty version basically adopted the Thai final vers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of poems and poems included in the book of calligraphy and calligraphy should be used first. The situation of signature is more complicated; most of them are Song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who liv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the Song Dynasty into the Yuan Dynasty; the most of them are Fujian and Jiangxi.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 content and arrangement of the calligraphy book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me author's poetry and prose, the former ellipsis, and the full record of the poetry and prose.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there were errors in compilation or copying, intight arrangement of contents, and errors in translation and engraving.
【作者单位】: 山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元民间交际应用类书研究”(10YJC770082)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宋元日用类书所见民间社会研究”(13CZS00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47;G25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仝建平;;《翰墨全书》编纂及其版本考略[J];图书情报工作;2010年2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小岩;;弘治本《西厢记》“释义”征引类书考[J];殷都学刊;2012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方彦寿;;建阳刘氏刻书考(上)[J];文献;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庆彦;;古代名片与明清社交[J];东南文化;2007年03期

2 汪茂和,王克婴;明初宗教政策的创制及其背景分析[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赵红;论明初洪武时期的山东海防[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崔改梅;;浅析明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J];沧桑;2007年02期

5 张静;;明初凤阳移民运动初探[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6 古永继;;明初的中日关系与寓滇日僧[J];西南边疆民族研究;2009年00期

7 魏隽如;明初山西移民保定的历史原因及其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傅辉;;分姓现象与明初华北移民政策关系研究[J];中州学刊;2007年02期

9 郭素红;;明初经学与《大全》的敕修[J];求索;2007年10期

10 廖云德;艾晶;萧嘉平;;明初江西南昌、瑞州、袁州三府重赋成因考辨[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2 万明;;明代诏敕的类型——以明初外交诏敕为例[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3 万明;;明初政治新探——以诏令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4 赵现海;;明初甘肃建镇与总兵官权力、管辖地域之考察——以敕文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5 李新峰;;明初辽东战争进程与卫所设置拾遗[A];明史研究论丛(第九辑)[C];2011年

6 赵现海;;明初甘肃的地缘政治与西北疆界的形成——由洪武五年冯胜弃地事件引发的思考[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古永继;;明代滇西地区内地移民对中缅关系的影响[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8 王曾瑜;;宋孝宗时的佞幸政治[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万明;;编者的话[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10 万明;;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桂海;明初大本堂考[N];光明日报;2001年

2 肇庆学院副教授 赵玉田;哈密藩卫与明初西域战略[N];团结报;2011年

3 李振远;明代大连文化进入发展成熟期[N];大连日报;2009年

4 汪桂海;明“广运之宝”考[N];中国文物报;2000年

5 赵世瑜 郭向光;“剥皮实草”考[N];北京日报;2001年

6 ;八旬老翁 掀开蒙古族村面纱[N];西部时报;2005年

7 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魏影;略论“无名白”[N];光明日报;2009年

8 宋亚平;明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0年

9 桥西区区长 孙海东;张家口堡武城说[N];张家口日报;2010年

10 蒋咸喜;精忠孝义尚武的全州“六户”[N];桂林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斌;守望的距离——黔中屯堡的历史与文化观察[D];云南大学;2010年

2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雪艳;《天工开物》的明代工艺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佳;明初基层社会纠纷解决制度[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2 邵国莉;明初和平统一东北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智佳;明初南阳盆地人口迁移研究(1368-1424)[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方琢;明初的审计与审计立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5 肖春娟;明初朝鲜贡女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6 许林如;三杨与明初政治[D];山西大学;2007年

7 范红建;明初反腐治贪的历史考察[D];郑州大学;2009年

8 熊辉;明初政令畅通述评[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权伟;明初南京山水形势与城市建设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朱光涌;洪武、永乐时期山东莱州府南部移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41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441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0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