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大一统视角下的战国社会转型基本动因探析——以土地意义的变化为中心
本文选题:秦 + 大一统 ; 参考:《农业考古》2014年01期
【摘要】:人口的结构性流动与随之出现的非血缘性杂居,构成了持续性推动东周、秦、汉时期社会转型的微观场景,而作为一种宏观层面的必然结果——地缘政治因素与制度雏形应运而生,这构成了战国社会转型的基本表现。经过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拓荒引发的土地意义变化和生产方式变革构成了战国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因,而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地缘社会结构雏形的确立,成为地缘因素存在局域性优势背景下推动社会转型初步完成的重要推力。
[Abstract]:The structural flow of population and the accompanying non-consanguinity of the population constitute the micro scen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which continuously promoted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Zhou Dynasty, Qin Dynasty and Han Dynasty. As an inevitable result of macro-level, geopolitical factors and institutional rudiments emerged as the times require, which constituted the basic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rring States society. After a thorough investigation, we find that the changes in land meaning and production mode caused by pioneers constitute the fundamental motivat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ety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conic geosocial structure. It is an important thrust to push forward the initial completion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local superiority of geographical factors.
【作者单位】: 渤海大学政治与历史学院;充州市卫生局;
【基金】:辽宁省社科联项目“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研究——以农业发展和人口的结构性流动为中心”(项目编号:2011lslktlsx-10)
【分类号】:K232;F3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熊铁基;;秦代赋税徭役制度初探[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年01期
2 张金光;;普遍授田制的终结与私有地权的形成——张家山汉简与秦简比较研究之一[J];历史研究;2007年05期
3 黄留珠;秦客卿制度简论[J];史学集刊;1984年03期
4 孟繁峰;论客卿[J];史学集刊;1987年03期
5 张金光;秦自商鞅变法后的租赋徭役制度[J];文史哲;1983年01期
6 杨善群;;“爰田”是什么样的土地制度?——兼论银雀山竹书《田法》[J];学习与探索;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进科;;《离骚》的文化渊源及艺术特质探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2 陈冬;;从《小雅》看西周末期宗亲基础瓦解之先声[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3 王鲁民,韦峰;从中国的聚落形态演进看里坊的产生[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2期
4 马新;;殷商村邑形态初探[J];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5 许田波;;大一统对抗制衡[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1期
6 王彦辉;薛洪波;;从户的相关立法谈秦汉政府对人口的控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习永凯;李丽;;论全面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代云;;黄河与中国历史上的周秦之变[J];黑龙江史志;2008年17期
9 赵沛;养士之风与汉初的豪族政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蔡礼彬;;个体意识的逐渐觉醒: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迁的另一种解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3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4 夏利N,
本文编号:1946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46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