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计在木”——清代河西走廊官民环境意识及行为
本文选题:清代 + 河西走廊 ; 参考:《甘肃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摘要】:官民环境意识与行为是观察区域生态变迁的重要视角。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脆弱,清代是河西走廊环境变迁的重要阶段。有清一代,该区官民具备一定的环境意识,认识到林木在水源涵养、防风固沙上的积极作用以及人为无度开荒、樵采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并采取了制定林木保护法规、植树造林优化生态、禁止无度垦荒与樵采等保护环境的措施。清代河西地方官民的环境意识及行为同样存在时代的局限性。
[Abstract]: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of government and people is an important angle of view to observe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change. The Hexi Corridor is located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The Qi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of Hexi Corridor. In the Qing Dynasty, officials and people in the area had a certain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recognized the positive role of trees in water conservation, windbreak and sand fixation, and the harmful effects on the environment caused by man made to open up wasteland and harvested firewood, and adop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on forest protection. To optimize the ecology of afforestation and to prohibit the measures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reclamation of wasteland and harvesting of firewood. The environmental consciousness and behavior of the local officials in Hexi in Qing Dynasty also existed the limitation of the time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至民国时期甘宁青地区农村用水与基层社会治理研究”(11XZS02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水资源安全与西北基层社会控制——以清代河西走廊为中心”(10XJC770002)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基金项目 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X2;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杨莉,戴明忠,窦贻俭;论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与发展[J];中国环境科学;2001年06期
2 王社教;清代西北地区地方官员的环境意识——对清代陕甘两省地方志的考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3 潘春辉;;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J];中国农史;2009年04期
4 王民;环境意识概念的产生与定义[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洁茹;;孙中山环境思想探析[J];安徽史学;2011年06期
2 王翔;付川;潘杰;程聪;;三峡库区一级支流苎溪河流域公众环保意识及支付意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3 邵凤娈;王永贵;王慧;;济南市高校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9期
4 贺振燕;;山西省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09期
5 谢继忠;;明清时期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述评——河西走廊水利社会史研究之二[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3期
6 包庆德;论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王琪延;王俊;;公众环境意识中日比较研究——基于中国北京和日本东京的抽样调查数据[J];北京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8 赵杰;申玉;;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环境意识的内容与结构研究[J];沧桑;2009年05期
9 赵磊,邓维,朱继业,陆根法,孔维玮;太湖流域农村公众环境意识案例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10 赵卉卉;王远;王义琛;谷学明;王芳;;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莉;戴明忠;;生态城市设计要点及案例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3 陈军辉;叶宏;任勇;;环评中的公众环境意识及社会心理分析[A];四川省首届环境影响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赵宗金;;海洋环境意识研究纲要[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二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文美;翁牛特右翼郡王旗的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彭黎明;气候变化公众风险认知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徐湘荷;生态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冯尕才;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及其防治策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芳;行动者、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问题[D];上海大学;2006年
9 吴丽娟;环境意识的组织基础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建萍;闽东地区旧方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宁;旅游者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潇慧;绿色学校学生环境意识的调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志伟;从乡规民约石刻看西南地区民间环境意识(1638年-1949年)[D];西南大学;2011年
5 杨帆;明清时期陇东七府州水环境危机与社会应对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林守民;中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案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侯艳伟;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游客环境意识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韩业庭;环境传播中的大众传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刘心怡;游客环境意识、低碳旅游态度与行为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10 白金;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民;论环境意识的结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2 景可,陈永宗;黄土高原侵蚀环境与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J];地理研究;1983年02期
3 董光荣,靳鹤龄,陈惠忠,张春来;中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沙漠化的成因[J];第四纪研究;1998年02期
4 邹逸麟;明清流民与川陕鄂豫交界地区的环境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培华;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纷争与水资源分配制度——黑河、石羊河流域的个案考察[J];古今农业;2004年02期
6 陈英,赵晓东;论明清时期甘肃的生态环境[J];甘肃林业科技;2001年01期
7 王民;环境意识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反作用初探[J];环境教育;1999年04期
8 徐嵩龄;环境意识关系到中国的现代化前途[J];科技导报;1997年01期
9 吴晓军;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历史变迁[J];兰州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10 赵珍;清代西北地区的农业垦殖政策与生态环境变迁[J];清史研究;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德通,,侯吉侠;论环境意识与21世纪制造业[J];环境教育;1996年02期
2 耿进;环境意识深化与环境责任原则[J];重庆环境科学;1997年06期
3 曲文杰,王玉勋,王学清;增强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J];黑龙江环境通报;1999年02期
4 陈忠暖,王霞斐,何祥,王金亮;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刍议[J];云南环境科学;1999年04期
5 王秀芳;小学环境教育初探[J];福建环境;1999年06期
6 于永斌;;论21世纪如何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鄢斌;;公民环境意识的变迁与环境法的制度调整[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8 王永胜;;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9 刘艳艳;;提高环境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10 吴e
本文编号:198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8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