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生员告呈资格新探

发布时间:2018-06-08 13:15

  本文选题:生员 + 告呈资格 ; 参考:《政法论坛》2014年02期


【摘要】: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作为具有特定身份的士绅,其参与诉讼时的告呈资格被国家法典及地方法规进行了法律限制,这种限制集中体现于抱告制度的执行。但是,法律规定的表达是否与司法现实一致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近年来,一些清代地方司法档案的新发掘为研究这一群体在司法实践中的告呈资格提供了契机,具体的司法案例为重新界定生员的告呈资格提供了佐证。
[Abstract]:In Chinese traditional society, as a gentry with a specific identity, the qualification of his participation in litigation is restricted by the state code and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This restriction is mainly embodied in the enforcement of the notice system. Howev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w is still a problem worthy of discussion whether the expression of the law and the judicial reality. In recent years, some Qing Dynasties The new excavation of local judicial archive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study the qualification of this group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specific judicial cases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9;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李艳君;;从“状式条例”看清代对书状的要求[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邓建鹏;;清朝诉讼代理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3期

3 徐忠明;姚志伟;;清代抱告制度考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光辉;明代的首犯与从犯[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丁国峰;魏春明;;试论中国古代调处制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张卉芳;;论成文法在农村的困境与出路[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4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王星月;;浅谈清朝的“孝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6 刘康磊;;无讼与厌讼之辩[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7 王烨;“程序先于权利”原则对中国现代法治的借鉴价值[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王志强;;试析晚清至民初房地交易契约的概念——民事习惯地区性差异的初步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1期

9 李启成;;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10 吴佩林;;近三十年来国内对清代州县诉讼档案的整理与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硕;;以《唐律疏议》为例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赵丹;;我国检察机关职权范围与领导体制的演变[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效率与保障:调解机制如何在我国民事争议解决中发挥作用[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5 董柏林;党宁;;恪守与超越:明清士绅教化的双重取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6 李华伟;;基督徒的文化认同与乡土文化变迁的模式——从理念与符号的视角来探讨豫西李村基督徒在葬礼上的冲突与调适[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7 张晓芒;;从法律制度建设看逻辑的求真作用和求善作用[A];法律逻辑与法律思维——第十七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交流论文[C];2009年

8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9 姚秀兰;;近代中国律师制度探析[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C];2002年

10 沈永福;;德性、制度与利益——传统诚信运行的三个路向[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8 陈勇军;严复的制度与国民性互动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玉泾;我国司法引入商业判断规则的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周磊;法律与身体[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晨超;论我国刑事司法判例模式的建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5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彭长武;苏州西山敬修堂“三雕”艺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春菊;晚清广西乡土社会中的少数民族士绅[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严曦;;清代士人司法特权与犯罪以《刑案汇览》为中心[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吴欣;清代妇女民事诉讼权利考析——以档案与判牍资料为研究对象[J];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3 林乾;诉讼案件所再现的文书类型——以“淡新档案”为中心[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徐忠明;;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J];政法论坛;2006年01期

5 曹培;;清代州县民事诉讼初探[J];中国法学;1984年02期

6 徐忠明;姚志伟;;清代抱告制度考论[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欣;;社会史视野下的清代“抱告”制度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2 刘盈皎;;清代生员告呈资格新探[J];政法论坛;2014年02期

3 乔明;吕学东;;走进草原[J];草原歌声;2011年02期

4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樊欣榕;论《黄岩诉讼档案》中的“抱告”制度[D];甘肃政法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9959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59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3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