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测算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18:28

  本文选题:战国时期 + 经济增长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04期


【摘要】:利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数据,通过修正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经济计量模型,考察战国时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试图解释并检验郡县数量的变化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力变量、资本变量、疆域面积变量对经济总量具有正相关的作用,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在控制上述变量后,郡县数量的增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以郡县为表现的城的经济聚集效应并不显著,城的经济功能尚未得以充分实现。战国时期,诸侯国家的战争策略从外生推动的角度促进了城市数量的扩张,但同时也破坏了经济总量增长的链序空间。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from 475 BC to 221 BC,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economic growth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was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the modified Cobb-Douglas econometric model.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ain and test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counties to the country's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variables of labor, capital and area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economic aggregate, and economic growth mainly depends on the factor input. After controlling the above variables,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ountie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conomic agglomeration effect of cities represented by counties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cities has not been fully realized.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war strategy of the princes promoted the expansion of the number of cities from the angle of exogenous promotion, but also destroyed the space of chain order of the economic gross growth.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
【基金】: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城市演化思想及发展战略研究”(CXJJ-2011-416)
【分类号】:F129;K2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达人;有关战国时代牛耕的几个UO楲[J];文史哲;196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清代中叶安徽省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刘仰智;郭风平;;汉长安城与古罗马城粮食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3 孙暑萍;王佳楠;李俏;;唐天宝年间粮食安全形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4 姚寿福;;中国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的历史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5 贾兵强;;楚国粮食产量测算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2期

6 张新光;论中国农民的特质——兼谈党和国家对9亿农民政策调整的问题[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张新光;;中国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小农制评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8 朱祖希;天人合一 象天设都——试论北京古都规划匠意的文化渊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印焕;略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华北农村土地问题对农民生活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铁犁牛耕对汉代农业深耕细作技术的影响探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徐国利;;清朝中期安徽淮河流域的自然灾害、成因及其危害[A];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3 苏畅;周玄星;;《管子》营国思想于齐都临淄之体现[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袁洪亮;;也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兼论现代化的起源[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李欣霖;任彬彬;赵晓峰;;从《周礼》看中国古代城乡整体规划思想[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试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6期)[C];2008年

7 王宝卿;;我国粮食产量变化及其原因分析[A];2013山东省农业历史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7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李维才;唐代粮食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玲;中国古建筑和谐理念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朱晓青;基于混合增长的“产住共同体”演进、机理与建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勇;抗战时期国统区农贷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龙文韬;城市传统街区活力的复兴[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3 余丞;旅游开发背景下环洱海区域村镇空间结构演变和村镇形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马建辉;文景、贞观、康雍乾时期的土地制度及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黄福铭;明清时期番薯引进中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永军;衰败与复苏:国民政府初期农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1927-1937)[D];河南大学;2011年

8 徐渊;转型与重构[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李利军;南宋临安城景观布局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董旭;宣化古城与历史建筑[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燕红忠;;从货币流通量看清代前期的经济增长与波动[J];清史研究;2008年03期

2 石涛;丰若非;;民间社会冲突与清代中国的经济变迁——步德茂眼中的18世纪中国产权制度与暴力纠纷[J];清史研究;2007年03期

3 姜密;纪永起;;唐宋国有土地政策的变化及其量化分析[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波;;基于现代视角探讨王安石的财政思想[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吴承明;;在清代经济宏观趋势与总体评价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J];清史研究;2008年03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昀;14-17世纪中英财政收入与支出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96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6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c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