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课程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8 19:33

  本文选题:课程制度 + 制度学派 ; 参考:《厦门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摘要】: 税收制度对国家的发展至为重要,中国自古历代财政均以田赋为主要收入,但自宋代及元代,国家开始重视与商业活动有关的税收,故宋、元政府除专卖外,亦加强对“关市之征”的管理,并设专职机构及指派专责官员总领其事,其所取税收称为“课程”,故课程可以作为商业性税收的统称。征收课程的制度延续至明代,至明代中叶后渐渐衰微,至清代时已经无人知道课程所指为何物了。 明代是课程制度由盛转衰的一个关键,中央政府渐渐放弃对课程的管理,并将其下放给地方行政机关负责。牵一发而动全身,课程由地方政府管理以后,令地方财政产生一系列的变化,故了解课程制度的演变,有助我们理解明代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及情况。 近世明代方志的刊印,为我们提供了审视地方财政的新资料,本文便是以统计的形式,结合中央文献及各地方志,从课程征收的数量、征收的方式、使用的情况去了解各地课程的负担,及推敲明代课程制度演变原因。由于税收与货币有非常直接的关系,故本文亦专设一章,论述课程中有关课程折钞与折银的情况。 经济学中的制度学派为研究财政制度提供了极佳的分析工具,本文亦会借用制度学派的一些理论,特别是交易成本理论,去理解理推动课程制度的演变的种种因素。 本文所涉及的只是整个由宋代至清代课程制度的一个部份,要理解整套课程的发展,实有赖其它学者对课程这套被人遗忘的制度作更深入的研究及讨论。
[Abstract]:The tax system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main revenue of China has been the land tax. However, since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the state began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taxation related to commercial activities, so the Song and Yuan governments, in addition to monopoly, We should als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stoms levy", and set up a full-time organization and appoint a dedicated officer to take charge of the matter. The tax revenue it receives is called "curriculum", so the course can be regarded as a general term of commercial taxation. The system of levying courses continued into the Ming Dynasty, gradually declined after the middle of the Ming Dynasty, and by the time of the Qing Dynasty no one knew what the curriculum meant. The Ming Dynasty was the key to the rise and decline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gradually abandoned the management of the curriculum. And devolve it to the local administration. After the curriculum was managed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a series of changes were made in local finance. Therefore,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will help us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situ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finance of the Ming Dynasty. It provides us with new information to examine local finance. This article is to understand the burden of local courses in the form of 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the central literature and local chronicles, from the number of courses collected, the way they are collected, and the situation they use to understand the burden of courses in various places. And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Ming Dynasty curriculum system. Because of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ax and currency, this paper also has a chapter on the course of banknote and silver. The institutional school in economics provides an excellent analytical tool for the study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This paper will also use some theories of institutional school, especially the theory of transaction cost, to understand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the evolu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What this paper deals with is only a part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from Song Dynasty to Qing Dynasty. 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curriculum, it is necessary for other scholars to study and discuss the forgotten system of curriculum more deeply.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812.9;K24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朝晖;;明代县衙规制与日常政务处理程序初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张小坡;;论晚清徽商对徽州社会救济事业的扶持——以光绪三十四年水灾赈捐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秦翠红;试论明清商人对职业戏班发展的积极影响[J];安徽史学;2005年05期

5 张小坡;;清末徽州新式教育经费的筹措与配置研究[J];安徽史学;2008年05期

6 刘正刚;张家玉;;明清时期安徽沿淮女性的生活选择[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7 朱英;赵国壮;;试论四川沱江流域的糖品流动(1900-1949)[J];安徽史学;2011年02期

8 常红萍;张磊;王亚军;;明清江南地区农村牙行组织的社会学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9 汪青;;试论制钱的消亡[J];安徽钱币;2009年03期

10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尚立;;行动者与制度效度:以文本结构为中介的分析——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预算审查为研究对象[A];“国家治理与公共预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马德斌;;传统中国的法律与商业:对“大分流”的制度性透视[A];中国工商业、金融史的传统与变迁——十至二十世纪中国工商业、金融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民服;;试论清代中原经贸业的发展[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4 赵瑶丹;古梁;方如金;;揭开千古人豪刘伯温与俞源的神秘面纱[A];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C];2006年

5 曾鹰;;论古代西部开发的兴衰及其借鉴意义[A];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第六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西夏科技史国际会议文集[C];2002年

6 兰绍英;;民间体育中的吉祥文化[A];中华吉祥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阿风;;卖身“婚书”考[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8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9 栾成显;;赋役黄册与明代等级身份[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金树;;明代中后期“三西”农村人口的流动及其社会意义[A];第十一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志红;老虎与人:中国虎地理分布和历史变迁的人文影响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徐晨;盛宣怀近代化思想与官督商办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程方;清代山东农业发展与民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郭婕;明代商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6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李云泉;明清朝贡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8 陆远权;重庆开埠与四川社会变迁(1891—1911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江;明代中后期的江南社会与社会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宇;我国中央与地方间财政关系变迁研究——一个基于集权与分权矛盾的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运刚;论金朝的括地政策[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辰;明代私债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4 叶辉;《明史·职官志一》笺证[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琳琳;明代《辽东志》与《全辽志》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依霖;地方财政预算法律监督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张春红;区位与兴衰:以临清关为中心的个案研究(1429—1930)[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敏;《杜骗新书》新论[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莲;近代芜湖与皖江地区农村经济(1876—1936)[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969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69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d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