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与阴阳灾异:武则天明堂大火背后的信仰及政争
本文选题:明堂 + 火灾 ; 参考:《人文杂志》2013年12期
【摘要】:作为外来的宗教和知识体系,佛教对自然现象的解释,给中古中国的政治宣传带来了极大的改变。证圣元年武则天明堂发生大火。在本土阴阳灾异传统中,火灾往往被认为是上天示警,是以下凌上的表现,预示着对君主权威的挑战,进而引申为革命之事。而且从董仲舒开始就非常流行的火灾是"极阴生阳"的观念,对武则天以女身称帝也造成极大的政治压力。明堂大火之后,武则天集团运用灾异祥瑞化的处理方式,将其描述为周朝火德体现;而且又避免将其描述为"天火为灾",而强调是"人火为火",淡化天人感应理论对武则天符命的质疑;除此之外,还有大臣引用弥勒下生信仰将大火描述为弥勒成佛的必经程序。但是,所有这一切都无法化解明堂大火带来的巨大震动,大火之后,武则天开始部分地放弃弥勒下生信仰,转而向本土主义倾斜,回归中华传统。
[Abstract]:As a foreign religion and knowledge system, Buddhism's interpretation of natural phenomena has brought great changes to the political propaganda in Middle China. A fire broke out in the Ming Tong of Wu Zetian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testimony. In the different tradition of local Yin and Yang disasters, fire is often regarded as a warning of heaven, a manifestation of the following bullying, indicating a challenge to the authority of the monarch, and then a revolutionary event. Moreover, fire, which has been very popular since Dong Zhongshu, is the concept of "extremely Yin and Yang", which also causes great political pressure on Wu Zetian to become emperor by female. After the Ming-tang fire, Wu Zetian Group used the way to deal with the disaster, described it as the embodiment of the Zhou Dynasty fire. It also avoids describing it as "fire is disaster", but emphasizes "fire as fire", downplaying the question of Wu Zetian charms from the theory of natural and human induction.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a process by which ministers cite Maitreya's belief to describe the fire as a Buddha of Maitreya. But none of this can resolve the shock caused by the Ming Tang fire, after which Wu Zetian began partially abandoning Maitreya's faith and tilting towards nativism and returning to Chinese tradition.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史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人文学科整体推进重大项目“中古中国的知识、信仰与制度的整合研究” 2012年国家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2CZS020)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2YJC77005)“纬学思想与隋唐时期的政治合法性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948;K2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事──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洛阳明堂[J];华夏考古;2001年02期
2 陆法同,张秉伦;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火灾与消防的初步研究[J];火灾科学;1995年01期
3 赵益;金程宇;;《天地瑞祥志》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探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何平立;武周“革唐之命”与封禅礼[J];学术界;2004年06期
5 邵治国;武则天明堂政治和明堂大火考[J];唐都学刊;2005年02期
6 仲崇玲;;解读唐律中的消防法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8 黄一农;;星占、事应与伪造天象——以“荧惑守心”为例[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崇琛;;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J];蒲松龄研究;2008年03期
2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3 鲍恒;词体与词体学略论——词学研究中的两个基本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4 曹小云;;早期汉译佛经与中古汉语词语溯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陈丕武;;论王僧孺的丽逸诗风[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郑韬;;中唐文人士大夫对洪州宗的接受——以白居易、权德舆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7 方胜;罗芳芳;;“九华四俊”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9 程建虎;;浅议齐梁应制咏物诗[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10 关学锐;;中唐大漠孤烟中的一曲婉歌——论李益边塞诗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怀锋;陈磊;;《管子》政令体现“生态”治国理念[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张连伟;;《国语·齐语》与《管子·小匡》辨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陶世龙;李鄂荣;;地质思想在古代中国之萌芽[A];地质学史论丛(4)[C];2002年
4 梁青;;《新撰万叶集》中和歌与汉诗的对应——以主题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平;;略述中唐名将田神功之事迹[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廖名春;;《左传》、《国语》易筮言“八”解[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7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拜根兴;侯振兵;;论唐人对高句丽及高句丽遗民的认识[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9 郭在贻;;唐代白话诗释词[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10 葛志毅;;释炎帝神农氏[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7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10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传宝;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博;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董云香;先秦节庆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魏姗;晚唐“二曹”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零;从简帛发现看古书的体例和分类[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1期
2 赵澜;武则天时代的礼仪与政治[J];福建学刊;1998年02期
3 曹春平;明堂初探[J];东南文化;1994年06期
4 杨鸿勋;自我作古 用适于事──武则天标新立异的洛阳明堂[J];华夏考古;2001年02期
5 王岩;杨焕新;冯承泽;;唐东都武则天明堂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8年03期
6 潘兴;范永平;;武则天改唐为周政治举措之述略[J];洛阳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我国历代太阳黑子记录的整理和活动周期的探讨[J];天文学报;1976年02期
8 陈景富;;武则天崇佛心态三段论[J];五台山研究;1989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平;孙悟空成佛之思考[J];领导科学;2001年16期
2 何荣飞;坐禅岂能成佛?[J];人民论坛;2004年10期
3 陈丽君;“羽化”焉能“成佛”?[J];语文建设;2005年06期
4 ;佛经中的做人道理[J];现代交际;2005年03期
5 陈丽君;;“羽化”焉能“成佛”[J];咬文嚼字;2006年01期
6 师敏;;佛教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中国宗教;2011年02期
7 张晓辉;因何而得转世成佛[J];佛教文化;1996年03期
8 福生;住持古刹、广宣妙法的成佛法师[J];五台山研究;1997年02期
9 ;龙女成佛[J];世界宗教文化;1998年04期
10 纪秀目;;石头都能变成佛[J];星火;2005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沈卫荣;“你看,,我连这么恶心的东西都吃下去了。我成佛了!”[N];东方早报;2014年
2 方正;文化产业成佛山经济新增长点[N];中国海洋报;2001年
3 汤一介;超越生死的观念和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1年
4 魏德东;面壁成佛,阿弥陀佛[N];中国民族报;2013年
5 南方日报记者 戎明昌 见习记者 赵琦玉 雷辉 通讯员 李艳杰;“觉悟人生真谛,才能‘当下成佛’”[N];南方日报;2010年
6 扎西;藏传佛教优良传统决不容践踏[N];西藏日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989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19989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