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魏书》佛教入史方式相异原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8-06-19 02:15

  本文选题:佛教入史方式 + 《宋书·夷蛮传》 ; 参考:《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无论南北佛教信仰均很兴盛。然而,《宋书》却将其载入《夷蛮传》,与同时代《魏书》单列《释老志》以记佛事形成鲜明对比。该状况的出现,其原因首先是北魏政权与刘宋王朝对论证其政权合法性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其次是复杂的南北朝社会条件的不同及撰述者个人的认识观对其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宋书》首撰者何承天的抑佛思想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Abstract]:During the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both North and South Buddhist beliefs were flourishing. However, the book of the Song Dynasty was included in the Biography of the Yi Man, which contrasted sharply with that of the Wei Shu of the same time.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this situation are, firstly, the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orthern Wei regime and the Liu and Song dynasties in demonstrating the legitimacy of their political power, secondly, the complex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nd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the individual cognition of the writers on it. At the same time, Edward Ho, the first writer of Song Shu, was also a key factor.
【作者单位】: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史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神话研究”(11BZS014)
【分类号】:K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孙昌武;;南朝士族的佛教信仰与佛教文化[J];佛学研究;2008年00期

3 向燕南;;《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J];史学史研究;1993年02期

4 白云;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编撰三题[J];天府新论;2003年04期

5 范家PI;;《宋书·夷蛮传》与夷夏论[J];新国学;2000年00期

6 刘立夫;论夷夏之争对中国佛教的影响[J];宗教学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2 瞿林东;苏冕与《会要》——为会要体史书创立1200周年而作[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3 李良玉;;孔子与历史教育[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4 汪增相;;佛教与北朝史家的历史撰述[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5 王康;;浅论《禹贡》及其学术价值——兼谈《禹贡》的研究沿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6 罗炳良;赵翼对野史文献的认识与利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汤城;;王夫之《春秋》学与史学探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金仁义;;简论张须《通鉴学》的学术成就[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李健;;北魏中后期的皇室阶层崇佛动机新论[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徐中原;;论北朝散文之特征[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展良;;朱子的世界秩序观之构成方式:朱子的天人关系思想析论[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续)[C];2005年

2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胡喜云;;魏晋南北朝皇朝史书编纂“序例”研究[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高少才;;论医史文献的内在关系及其学术价值[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高少才;;论医史文献的内在关系及其学术价值[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第十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尤学工;;历史教育: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7 曹德良;;试论章学诚的“六经皆史”——以《文史通义》自刻本为中心的考察[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第四辑)[C];2010年

8 牛润珍;;宋学与民国新民族主义史学的构建[A];2012·学术前沿论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上)[C];2012年

9 韩杰;彭洪俊;;三十年北朝史学研究述评[A];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2辑)[C];2013年

10 胡大雷;;玄言诗中的佛陀之音——论支遁为玄言诗创制虚幻境界[A];东方丛刊(2004年第4辑 总第五十辑)[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2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六艺经典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饶建华;东山魁夷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孙旭红;居今与志古:宋代《春秋》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艳;唐代佛教史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来兵;什么是教育史[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蔺熙民;隋唐时期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全;傅斯年史学思想探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业峰;宗密“和会”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袁连;魏晋南北朝琅琊家族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洪波;凝聚、超越与沉淀[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范亚栋;“前四史”对诗赋歌谣的采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于薇;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8 罗艳华;梁启超传记作品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王坤鹏;楚简《容成氏》与《史记》所记古史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黄婷;两汉学校与历史教育[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向燕南;;《魏书·释老志》的史学价值[J];史学史研究;1993年02期

2 谢保成;王劭史学二题[J];史学史研究;2001年04期

3 牛润珍;;北魏史官制度与国史纂修[J];史学史研究;2009年02期

4 李养正;顾欢《夷夏论》与“夷夏”之辩述论[J];宗教学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福林;《宋书》考疑(七)[J];江海学刊;1995年03期

2 丁福林;《宋书》考疑(九)[J];江海学刊;1995年05期

3 鲁云华;论《宋书》的写人艺术[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丁福林;《宋书》考疑(十四)[J];江海学刊;1996年04期

5 张祥卉;《宋书》校点研究[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6 丁福林;《宋书》校议(十六)[J];江海学刊;2000年06期

7 丁福林;《宋书》校议(十九)[J];江海学刊;2001年03期

8 张兆凯;试论南朝商业的几点变化[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02期

9 吴金华;《宋书》点校本志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03期

10 丁福林;《宋书》校议(十五)[J];江海学刊;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程爱勤;;论刘宋王朝与扶南王国交往的宗教动因[A];“东南亚民族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胡晓明;;略论东晋南北朝诸正史交叉重复记载问题[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堀内淳一;;南北朝间的外交使节和经济交流——马匹与柑橘[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范子烨(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中古时代人物的美[N];人民政协报;2003年

2 孙文泱;贞观之治的泡沫[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徽;《宋书》校释[D];苏州大学;2009年

2 孙艳庆;中古琅邪颜氏家族学术文化与文学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陈春雷;幕府与晋宋政治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肖承清;南朝的村落[D];复旦大学;2010年

2 黄童超;南朝君相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金平;南朝宋齐宗王政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4 付晓惠;魏晋南北朝板授制度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5 侯林虎;六朝与西域、南海的交流[D];南京大学;2012年

6 徐成;东晋南朝雍州尚武豪族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陈友宝;刘宋皇室乱象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8 温玲贤;士庶之隔与沈约之死[D];延安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37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37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