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道总督与地方督抚河务职权关系及其演变

发布时间:2018-06-30 07:15

  本文选题:清代 + 河道总督 ; 参考:《北方论丛》2014年02期


【摘要】: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力增大,甚至一度凌驾于河道总督之上。嘉道时期,治河难度加大,官员动辄得咎,双方互相推责。这种职权体制的存在对清代河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was established, but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was superimposed by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and the governor of the two rivers, the governor of the two rivers and the governor of Henan, and the governor of Shandong.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in the Qing Dynasty had a complex management system.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had a special management of the river, and the local governor had the name of concurrently, and the power was small. Yong Zheng was down and the local governor was in the river. The power in the affairs was increased and even above the governor of the river. During the Jiatang period, the difficulty of running the river increased, and the officials were liable to blame each other. The existence of this system of power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1YJCZH07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2M511638) 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优秀中青年人才项目“清代水利官员群体研究”(编号:Q20121505)
【分类号】:K24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马振方;;《胭脂》《折狱》虚实辨析——兼谈《聊斋志异》中的真人假事小说[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邹宗良;解新颜;;“姑奶奶”、“关圣帝君”与“金龙四大王”——再论《醒世姻缘传》康熙年间成书说之不能成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4期

5 陈郑;;清初赋税事件对蒲松龄生活与作品的影响[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6 贺根民;;《四库全书》不收《聊斋志异》考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7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8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9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牛贯杰;;晚清清军马队营制的演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蒲霞;;论清代前期淮河流域航运的管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4 穆从贺;;冯煦与淮河流域洪涝灾害治理[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周中明;;论姚鼐对封建官吏形象的描写[A];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8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9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权;;论苏元春的爱国主义精神[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3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志松;清“冒破物料”律与工程管理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6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蕾;满族舒穆禄氏研究与资料整理[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彭娟;蒋士铨诗歌新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艳;乾嘉诗人舒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细珠;;晚清地方督抚权力问题再研究——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形成[J];清史研究;2012年03期

2 李元鹏;;光绪乙未年地方督抚的自强论争[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3 张传磊;;晚清地方督抚的调动与兵工企业的变迁[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王晓霞;;晚清地方书局的兴盛及原因[J];兰台世界;2013年31期

5 宋惠敏;;清末商部与地方督抚大员的权力之争[J];兰台世界;2010年15期

6 李超;;清末武举制度废除与地方督抚的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纪良才;;论清末中央与地方二元政律体制的演变[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张艳;;晚清地方与中央相抗衡的制度因素——以东南互保为例[J];九江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舒习龙;;练兵经费的嬗变路径与地方督抚的应对[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李细珠;;辛亥鼎革之际地方督抚的出处抉择——兼论清末“内外皆轻”权力格局的影响[J];近代史研究;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贾小叶;;理势之辨与战和之争——试论1840~1885年问地方督抚的战和观[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雪珥;帝国中央破产(上)[N];中国经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彭淑庆;国家、地方与社会[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游欢孙;咸同年间地方督抚权力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854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54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