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城市与农村关系新论——一体融合抑或二元对立
本文选题:北魏 + 城乡关系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03期
【摘要】:北魏城乡居民身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时因地可以发生转换。北魏城乡关系不能简单等同于以朝廷、州郡县治所所在城市为代表的国家权力和乡里村落为代表的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一部分地方大族保持着"城乡双家制"的居住型态,和乡村土著望族积极组织凿井和建桥等公共事业,在城乡关系中扮演着沟通上下的媒介作用。北魏城乡诸色居民在佛教信仰、公共事业、外敌侵扰等因素下构建村落联合体。北魏城乡关系呈现出对立性融合的特征,是国家力量和社会势力交互作用的结果。
[Abstract]:The identi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is not fixed, but because of time and place can be chang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can not be equat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power represented by the government, county and county, and the social power represented by the rural villages. Some of the major local ethnic groups maintain the "urban and rural dual family system" living style, and the rural indigenous people actively organize sinking wells and building bridges and other public undertakings, which plays a medium role in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Northern Wei Dynasty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Buddhist belief, public utilities, foreign enemies and other factor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village consorti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pposites,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national forces and social force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10YJC770024)
【分类号】:K239.21;C912.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韩伟,阴志毅;耀昙药王山佛教造像碑[J];考古与文物;1996年02期
2 王利华;;中古华北水资源状况的初步考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周到;;河南襄县出土的三块北齐造像碑[J];文物;1963年10期
4 韩f;魏晋隋唐的坞壁和村[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薛瑞泽;北魏的农田水利建设[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2 张广智;;历史学家的时代使命与学术职责——吕西安·费弗尔和他的“河山之恋”[J];安徽史学;2011年03期
3 周阿根;;任景述墓志录文校补[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4 谢芳;;汉末魏晋的颍川陈氏家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5 孟宪群;;河北省旱灾情况及成因[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6 金仁义,张静;东晋皇室婚姻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魏鸿雁;永和玄言诗山水之象探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李万生;侯景的氏族及相关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9 阎步克;汉代乐府《陌上桑》中的官制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阎步克;;宗经、复古与尊君、实用(中)──《周礼》六冕制度的兴衰变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庆洲;;迎接中国城市营建史研究之春天[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2 高强;;炎帝与中华民族[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3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宋娟;;建国六十年来魏晋南北朝宗族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徐晓卉;;宋代以前“博士”流变考释[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福原启郎;;魏晋时期文学集团的历史启示[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金凤;;汉唐人才选举与家族关系[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辉;明清小说中尼僧形象之文学与文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胡友培;城市沿街小型商业的形态呈现与成因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10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韦冲;武川集团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天e,
本文编号:2087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087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