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三国时期“佣”群体的历史演变——以民间雇佣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7-20 17:40
【摘要】:从战国后期到东汉末,雇佣劳动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佣"也屡见诸史籍。学界通常对此期间"佣"群体的发展状态作直线性的认识,如认为"佣"的社会地位不断降低,并且极少关注群体规模的趋势性变动。本文以两汉三国时期私"佣"群体的发展史为主线,探讨了从战国后期到西晋前期群体的构成、规模、称谓及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变化,指出此时期"佣"群体的发展呈现了缓升陡降的抛物线形走势,并认为它与汉晋私营经济体(除自耕农)中劳动者"从奴到客"的历史演变密切相关。
[Abstract]:From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end of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wage labor gained a wide range of development space. Scholars usually make a lin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state of "domestic helpers" during this period, for example, they think that the social status of "domestic helpers" is declining, and little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trend changes of group size.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domestic servants" in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scale, appellation and social status of the groups from the lat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o the early Western Jin Dynast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workers" in this period showed a parabola trend of slow rise and steep decline, and it was considered that it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laborer "from slave to guest" in the private economy of Han and Jin dynastie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
【分类号】:K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鹤泉;略论汉代的弛刑徒[J];东北师大学报;1984年04期

2 张觉;王符《潜夫论》考[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Z1期

3 熊德基;;《太平经》的作者和思想及其与黄巾和天师道的关系[J];历史研究;1962年04期

4 侯旭东;;渔采狩猎与秦汉北方民众生计——兼论以农立国传统的形成与农民的普遍化[J];历史研究;2010年05期

5 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纪年问题考证[J];简牍学研究;2004年00期

6 宋杰;汉代雇佣价格辨析[J];北京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7 蒋福亚;略论魏晋南北朝的奴婢[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8 蒋福亚;;长沙走马楼吴简所见奴婢杂议[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何清谷;;略论战国时期的雇佣劳动[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裘锡圭;;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简牍考释[J];文物;197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令梅;;道教承负说浅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曾维加;;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在构造及现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刘信芳;;古文字歧读释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张振谦;;齐系陶文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8 张国艳;;居延汉简否定副词的平面描写[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鲍新山,张其凡;北宋名臣谢泌生平及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5年03期

10 李正图;;论汉代土地所有制的结构和运动[J];安徽史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丁媛;张如青;汤晓龙;;论出土简帛文献中的病因思想[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5 孔毅;杨志才;;王符伦理思想研究三十年[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樊国萍;;试论墨子“名实论”对分析金融危机的启示[A];“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德安;;道家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教育与现代科学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刘永明;;敦煌占卜与道教初探——以P.2859《五兆要诀略》、《逆利占》为核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9 杨志贤;;战国秦汉出土简帛的词典学价值[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曹旅宁;;南越国宫署遗址所出法律简牍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7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8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郭敬宇;中国道教社会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5 杨晓静;两京地区新莽墓葬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师璐露;《国语》语言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付洁;道教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中的三怪系列[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汪茉莉;“青衣”及其文化语义浅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翦伯赞;两汉时期的雇佣劳动[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9年01期

2 王守春;历史时期莱州湾沿海平原湖沼的变迁[J];地理研究;1998年04期

3 周昆叔;;北京环境考古[J];第四纪研究;1989年01期

4 张祖陆,聂晓红,卞学昌;山东小清河流域湖泊的环境变迁[J];古地理学报;2004年02期

5 赵淑君;程捷;尹功明;昝立宏;;北京平原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J];古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6 刘兴林;;论商代渔业性质[J];古今农业;1989年01期

7 于凯;从战国农业政策看中国古代国家政权和小农之关系的确立[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王子今;;汉代“亡人”“流民”动向与江南地区的经济文化进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舒怀;从龟甲兽骨看田猎在商代的经济地位[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冷鹏飞;;论西汉后期流民问题的社会原因[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馨;;三国时期姓氏特点浅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6期

2 伍京京;罗贻荣;;三国时期的均势与联盟[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9期

3 吴国联;;从两个女性命运看三国时期妇女的地位[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刘炜;三国时期陵寝制度的衰落及其根源[J];四川文物;1986年01期

5 师纶;;三国时期的秘书人才[J];秘书之友;1992年11期

6 张清河;三国的移位[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7 韩云波;论东汉和三国时期的游侠[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8 陈辽;三国文化与改革开放[J];中华文化论坛;1995年01期

9 张建明;三国尚俭时尚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于联凯,于澎;三国时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J];历史教学;199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萧安富;;试论三国时期的孙吴货币[A];《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文集(第四辑)[C];2003年

2 孔祥军;;三国西晋政区研究之回顾与展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邹云涛;;试论三国时期南北均势的形成及其破坏[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4 邓中堂;崔振海;;从邺都的营建看曹操的革新意识[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岩寿;;赤兔马[A];《中国木偶皮影》总第14期[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铁木托;电视热播新《三国》 网友聚“吧”论历史[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冯新生;广元:满城尽带“三国”味[N];中国旅游报;2014年

3 记者 张云宽、实习生 黄荆;赤壁发现三国时期石刻[N];湖北日报;2005年

4 老于;《三国》迷狂:中国人的权谋启蒙[N];华夏时报;2010年

5 余秋;韩国人热衷读《三国》[N];经理日报;2007年

6 ;那多:荒诞游戏《三国》“恐怖”制造暴笑[N];中华读书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柳森;经典如镜,照出的是人心[N];解放日报;2010年

8 记者 卢娟 戴劲松;赤壁遗址发现三国时期石刻,,真是周瑜写的?[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本报记者 牛瑞芳;一个个鲜活人物 一幅幅精美画卷[N];大同日报;2011年

10 皇甫江;大话三国兵器[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洪;敦煌文化对韩国三国时期区域文化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建平;论三国时期的军事交通[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汪婕;三国时期军队后勤保障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佳;三国奏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方玉;论三国时期某些职官的职能变化与各国君主的用人方式[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巩镭;汉末三国时期疾病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白晓明;秦汉三国时期天水军事活动及文化特征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7 张岩;三国政治与史学[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沈宏格;三国两晋皇室婚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欣华;悖论(paradox)和反讽(irony)[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10 马骏;三国人才选用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42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342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c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