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形态与通用话语:宋朝在朝贡活动中对“四夷怀服”的营造

发布时间:2018-08-20 14:32
【摘要】:宋朝将朝贡体系分为羁縻各族、朝廷和藩镇关系的境外政权、宗藩体制下国家关系的境外诸国三个层次,朝贡诸国从各自视角,对宋朝的认识可分为与宋朝交往及在本国内基本遵守朝贡制度、与宋朝交往时形式上遵守朝贡制度而在国内自行一套、因地域辽远和文化差异而不理解及不遵守朝贡制度三种形态。但宋朝将辽金以外所有民族和国家与宋朝的关系都视为朝贡关系,使用同样的华夷君臣话语。这既是自称中华正统的宋朝用以证明自己对天下秩序的规定权及其对所有朝贡者的普遍适用性,又是与其国内政治话语相统一,在国内政治中证明宋朝皇帝的华夷共主身份。对多样形态使用通用话语,营造"四夷怀服"的朝贡秩序,看似虚幻,实则有重要的政治意义。
[Abstract]:The Song Dynasty divided the tributary system into three levels: Jimi ethnic groups, foreign regim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urt and the town, and the overseas states under the suzerain-vassal system.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ong Dynasty can be divided into communication with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basic observance of the tributary system in their own country, and the formal adherence to the tributary system in the form of exchanges with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ir own set in the country. Because of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not understand and do not abide by the three forms of tributary system. However, the Song Dynasty regard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all nationalities and countries other than Liao and Jin dynasties and Song Dynasty as tributary relations, and used the same words of the monarch and minister of Huayi. This is not only the self-proclaimed Chinese orthodoxy of the Song Dynasty to prove its right to the order of the world and its universal applicability to all the tributes, but also the unity of its domestic political discourse, which proves in the domestic politics that the emperor of the Song Dynasty is the mast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t seems illusory to use common words to construct the tributary order of "four Yi Huai Fu", but it has important political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4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复生;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J];历史研究;1997年03期

2 黄纯艳;;“藩服自有格式”:外交文书所见宋朝与周边诸国的双向认识[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刘倩;;元西域人华化之先导蒲寿[悸踇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陈友冰;;论梅尧臣涉农诗的文学个性及其史学价值[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王艳;;北宋汴渠水利工程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张显运;;宋代耕牛牧养技术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7 邱云飞;孙良玉;;宋代农业自然灾害史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8 马华阳;;宋代麦粟种植的南下及原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9 郭志安;王娟;;北宋水碾xY业中的官私博弈[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汪圣铎;读《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札记节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冯培红;;论晚唐五代的沙州(归义军)与凉州(河西)节度使——以“河西”观念为中心的考察[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冯培红;;归义军镇制考[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5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6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7 朱悦梅;杨富学;;甘州回鹘与丝绸之路[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4 闫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王治;空间表达与寓意[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慧蓉;中国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曾璐;明清江南宗族族产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蔚;关于契丹建辽的几个重大史实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霍旭东;从汝窑、修内司窑和郊坛窑的技术传承看宋代瓷业的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丁亮;明代役的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成学;吕夷简评传[D];湘潭大学;2010年

7 高璇;两宋时期的海陆民间对外贸易[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袁庚申;宋代福建刻书与文学关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亚兰;论画学与宋代绘画[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10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泾源;;关于宋代的田赋税率和农民负担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2 王育民;;《宋代户口》稽疑[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3 刘树友;;从《夷坚志》看宋代城市下层居民[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1期

4 刘震;刘大文;;河北遵化县发现一方宋代军印[J];考古;1991年05期

5 刘涛;宋代官窑的经济话题[J];史学月刊;1999年01期

6 汤建宇;论宋代艺术歌曲的发展[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张文;宋代通货膨胀问题辨析——兼论宋代纸币的性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陆敏珍;关于宋代伪造纸币的问题[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陈日升;宋代禁书的类型及影响[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10 季乃礼;关于宋代理学理欲、义利争论的几个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兴涛;;宋代的武学博士[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唐祖爱;喻佑云;;论我国中央与地方财政体制的变动及其政治意义[A];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1998年年会暨“积极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袁冰;石东平;;试论宋代运气学说对方剂学的影响[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尚虎珊;;宋代体育文化勃兴引出的启示[A];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5 曲如意;孙文钟;;试析宋代史料笔记中医药学资料的研究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秦小鹏;黄卫平;;试论中国“入世”的若干政治意义[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杨文新;;宋代状元宰相梁克家述评[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王兴海;;中华孝文化的政治意义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A];陕西省“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褚会民;;加入WTO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政治意义[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雯;伊拉克“审萨”大戏拉开序幕[N];检察日报;2005年

2 骆赤明 刘良龙;以经济报道展示政治意义[N];中华新闻报;2005年

3 胡希英;一人来朝 万众归心[N];中国民族报;2003年

4 北京学者 秋风;拆迁变法更具重大政治意义[N];东方早报;2010年

5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6 董云虎;西部大开发的政治意义[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杨瑞法;台湾客机53年来首飞内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8 王松交;宋代五大名窑展的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1年

9 见习记者 张娜;欧盟的承诺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10 记者 王玉梅;有利增进两岸同胞相互理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钟杰;宋代县尉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2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刘缙;宋代正规军军事训练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战峰;宋代《诗经》学与理学[D];西北大学;2005年

5 廖寅;宋代两湖地区民间强势力量与地域秩序[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7 高楠;宋代民间财产纠纷与诉讼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8 陈志英;宋代物权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谭景玉;宋代乡村行政组织及其运转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骆瑞鹤;《毛诗叶韵补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2 马刚;宋代山水画空间形式分析[D];清华大学;2007年

3 莫军苗;宋代批评视野中的柳宗元[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丛迪;宋代书院教学管理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鹿军;宋代县级公吏职务犯罪考察[D];河北大学;2005年

6 刘慧;宋代两浙地区景观资源与旅游活动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王治华;宋代儿科文献学术成就研究[D];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

8 苗玉勤;试论宋代妇女的地位及其社会作用[D];郑州大学;2005年

9 付海妮;宋代后妃临朝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雨容;宋代日记体游记文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93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193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f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