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福建生态演变与虎患

发布时间:2018-08-28 13:51
【摘要】:明清时期福建虎患严重,所涉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深,均远超前代。虎患严峻,其根源并不仅仅是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山区开垦,更与区域经济国际化有关,尤其是近代开埠之后,茶叶、林业贸易的兴盛,导致生态急剧恶化,虎患骤增。从时空分布来看,明初虎患尚少,弘治之后,由于气候变化、自然灾害连连,虎患开始增多,而明末清初的社会动乱、不恰当的行政举措,更使猛虎肆意荼毒,因此应从多元角度看待虎患,不能简而概之。在猛虎威胁下、民众或笃信伏虎神、或练拳防身、或专职猎杀,塑造了独特的地域文化。
[Abstract]: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ujian tiger was seriously affected, involving a wide range and deep harm, far ahead of the generation. The root of tiger is not only the reclamation of mountainous area caused by population expansion, but als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reg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after the opening of modern port, the prosperity of tea and forestry trade leads to the rapi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y and the sudden increase of tiger disease. In term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ime and space, there were few tiger diseases in the early Ming Dynasty. After Hongzhi,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natural disasters, tiger disasters began to increase, while the social unrest and inappropriate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made the tigers wantonly poison. Therefore, we should treat tiger disease from multiple angles, which can not be simplified and generalized. Under the threat of the Tigers, the people either believe in the Flying Tiger, or practice boxing, or specialized hunting, shaping a unique reg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
【分类号】:X171;K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赵昭f;福建山地的自然特点及其开发利用的初步设想[J];地理学报;1984年04期

2 王双怀;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及其时空特征[J];地理研究;1999年02期

3 闵宗殿;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J];古今农业;2003年01期

4 王振忠;清代徽州民间的灾害、信仰及相关习俗──以婺源县浙源乡孝悌里凰腾村文书《应酬便览》为中心[J];清史研究;2001年02期

5 林汀水;明清福建植被的破坏与水土流失[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03期

6 林汀水;明清福建经济作物的扩种问题[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爱军;明清时期民间迎神赛会个案研究——《祝圣会会簿》及其反映的祝圣会[J];安徽史学;2004年06期

2 陈松林;福建山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生态重建探讨[J];福建地理;2001年02期

3 赵昭f;;福建自然环境特征与环境保护的关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1期

4 吴文英;福建省山地农业资源的时空性与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J];福州师专学报;2002年02期

5 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6 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台自然灾害对妈祖信仰的影响[J];莆田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朱浒;二十世纪清代灾荒史研究述评[J];清史研究;2003年02期

8 周厚云,郭国章;华南沿海明代自然灾害的时间序列分析Ⅰ:R/S分析[J];热带海洋;2000年03期

9 林三益,易立群;四川省山区河流降雨洪水特性及防治对策[J];四川水力发电;1998年02期

10 谢福禄;人工养殖秦岭雉类十年回顾与探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汀水;;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思想文化成因浅析[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邓涛;中国的真马化石及其生活环境[D];西北工业大学;1997年

2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姜修宪;环境·制度·政府[D];复旦大学;2006年

5 吴媛媛;明清时期徽州的灾害及其社会应对[D];复旦大学;2007年

6 陶明选;明清以来徽州民间信仰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谷桂秀;民国时期福建民营近代工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玉瑜;明清时期徽州宗族演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3 巫锡柱;基于GIS和ANN的宁化县生态经济类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简思敏;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兰雪花;清代福建粮食市场论述(1646—1840)[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学琴;中国区域森林资源变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杨红平;清代浙江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7年

8 白昌红;清代长江下游(江苏、安徽段)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西南大学;2007年

9 李锦伟;江右商帮与明清江西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郑斯中;1400—1949年广东省的气候振动及其对粮食丰歉的影响[J];地理学报;1983年01期

2 闵宗殿;明清时期东南地区的虎患及相关问题[J];古今农业;2003年01期

3 曾雄生;;唐宋时期的ul田与ul田民族的历史走向[J];古今农业;2005年04期

4 王振忠;徽州文书所见种痘及相关习俗[J];民俗研究;2000年01期

5 王振忠;一部徽州族谱的社会文化解读──《绩溪庙子山王氏谱》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03期

6 蓝勇;清初四川虎患[J];文史杂志;1993年02期

7 林汀水;泉州平原的围垦与水利建设[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7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谢琦;瘟疫与晚清广东社会[D];暨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建新;;明清时期广东山区的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1年04期

2 李并成;石羊河下游明清时期荒漠植被的破坏与沙漠化[J];干旱区研究;1989年03期

3 龚志强;刘正刚;;明清时期庐山开发及其生态环境的变化[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9年02期

4 卞建宁;;历史生态环境变迁研究的新成果——读《政策与环境:明清时期晋冀蒙接壤地区生态环境变迁》[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陈东有;李少南;;明清时期鄱阳湖区的圩田开发与生态环境、洪涝灾害之间的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11期

6 龚志强;江小蓉;;明清时期庐山虎患及其生态环境问题[J];农业考古;2008年06期

7 刘炳涛;;环境变迁与村民应对:基于明清黄河小北干流西岸地区的研究[J];中国农史;2008年04期

8 袁轶峰;;明清时期贵州生态环境的变化与虎患[J];农业考古;2009年06期

9 杨红伟;;明清时期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机制研究[J];学术研究;2010年06期

10 吴建新;;明清时期广东的陂塘水利与生态环境[J];中国农史;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唐建军;陈学文;仇名虎;胡永吉;;明清时期杭嘉湖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状况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蔡玉婷;;福建主要港湾悬浮有机碳、悬浮有机氮的动态变化[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徐国山;京城胡同环境整治规范化[N];中国环境报;2006年

2 舒延;千灯治水“下本钱”[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庄华峰;要注重研究生态环境史[N];光明日报;2005年

4 通讯员 王英翔邋记者 金杭婷;小河直街:让历史告诉未来[N];杭州日报;2007年

5 记者陈红梅;三百间明清老屋煤改电[N];北京日报;2003年

6 李煦;北京污水处理市场潜力巨大[N];华夏时报;2002年

7 王胜男;中国林蛙:有限资源蕴含巨大商机[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8 王建革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自然与人文: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史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洪荣标;滨海湿地入侵植物的生态经济和生态安全管理[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2 吴赘;“农进渔退”:明清以来鄱阳湖区生态与社会变迁[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3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高金;黄河南徙对徐淮地区生态和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峰;明清时期嵩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D];郑州大学;2010年

2 刘莉;外来植物入侵的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刘亮;明清时期黑河中游地区水利与环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永亮;元明清时期南运河流域水环境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崔宇;明清淮河水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许成委;中国古代农村生活废弃物再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7 李旭东;明代晋陕蒙接壤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8 曾敏;鄱阳湖区耕化与生态环境变迁(1840-2010)[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夏瑜;中国古代中央生态管理机构变迁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095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095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