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代天子大飨礼及其历史功能

发布时间:2018-10-05 11:55
【摘要】:周代天子大飨礼是天子款待高级贵族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礼目前已失传,结合金文和传世典籍可知,天子大飨礼由演奏乐歌、体荐飨醴、宴乐、宾射、赏赐、赋诗等六项主要内容构成。诸侯献捷于王、王大合诸侯、王室籍田及大型祭祀等是促成天子大飨的主要原因。大飨礼在当时具有多重政治功能,如有助于高级贵族参政议政;贵族阶层用以"观威仪,省祸福";天子为了"示慈惠"、"仁宾客"等。春秋时期,大飨礼因王道衰、礼仪崩而日趋没落。
[Abstract]:The emperor of Zhou Dynasty entertained the high aristocrats with the highest standard, and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ritual and music system. At present, the ceremony has been lost, combined with the Jin text and ancient book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emperor's grand banquet is composed of six main contents, such as playing music, recommending Li, banquets, guests, gifts, poems and so on.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king's offering, Wang Dahhe's princes, royal lands and large sacrificial sacrifices were the great dinner of the emperor. At that time, the grand banquet had many political functions, such as helping the senior aristocrat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s; the aristocracy used to "appreciate the prestige, save the disaster and fortune"; and the son of Heaven was used for the sake of "showing kindness and favor", "benevolent guests" and so on.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the great dinner ceremony due to the decline of the king, etiquette collapse and gradually decline.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周代王室赏赐礼制研究”(项目编号:10BZS009) 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项目编号:ZK094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224.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墨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程宏亮;;论韩驹诗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倪晋波;最后的瞻望——《左传》人物濒亡心理描写初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5 杨柳;;先秦道家思想中的“大”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朱智武;;中国古代墓志起源新论——兼评诸种旧说[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7 李勇;祝凯歌;;古希腊史研究的新突破——评《多维视域下的古典雅典城乡关系》[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8 陈立柱;;战国时宋都彭城辨[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9 吴蕴慧;;言子的礼学造诣及其对吴地文化的影响[J];安徽史学;2010年04期

10 汤城;;王夫之论史文繁简[J];安徽史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梦潇;;东汉“行春”考[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志文;谢作诗;;无悲剧的公地制度——对哈丁模型的扩展及其验证[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虞万里;;商周称谓与中国古代避讳起源[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4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立;;四川新都德阳画像砖“交合图”研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重庆工学院财会研究与开发中心内部控制课题组;;《周礼》中的内部控制探析——兼议内部控制产生[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查清兰;;《左传》外交辞令的委婉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萧放;;“风俗”论考[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勃;;寒食节起源研究[A];清明(寒食)文化的多样与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清明·寒食)论坛文集续编[C];2011年

10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梦洁;基于养生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刘晓娜;《史记》与齐鲁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岳亚莉;豫北地区战国墓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6 雷晓伟;汉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华宇;先秦两汉天下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丽华;;清代黑龙江将军衙署的迁移及其政治功能的变化[J];东北史地;2007年03期

2 李毅忠;;说郭偃之法与晋文公改革[J];湘潮(下半月)(理论);2008年03期

3 陈泽芳;;南宋蒙元时期潮州驿道建设的政治功能[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谢贵安;谢盛;;围城中的陶醉:明太祖的宫廷娱乐生活[J];紫禁城;2009年08期

5 张燕;;浅析西周礼乐制的衰落成因[J];知识经济;2010年21期

6 叶晔;;明代礼乐制度与乐章体词曲[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8期

7 王美华;礼乐制度与十国政治[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曾凡安;;礼乐视野下的清代地方官府演剧初探——以直省地区的府厅州县为考察中心[J];浙江学刊;2010年03期

9 谈璐;柏红秀;;论唐人对音乐政治功能的认知及其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10 朱建明;元代的礼乐制度与戏曲[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张卫东;《清明上河图》考疏与研究[N];兰州日报;2006年

2 彭晓静 张海娟;明代民族与宗教的实物见证——从一方狮钮象牙僧印谈起[N];中国文物报;2010年

3 日本大阪大学文学博士,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景观文化研究规划中心主任 陈望衡;儒源——周祖文化意义新探[N];陇东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霞;两汉魏晋南北朝祥瑞灾异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思立;明代翰林院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刘伟强;唐代进士的婚姻与交游[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健婷;从《礼记》阐述的音乐形式论周代社会的政治内涵[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璐;西周饮食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申红霞;从宗教到伦理—政治:先秦祭祀思想的转换[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瑜;汉代“元会仪”与古代音乐政治论思想的问题[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7 王清雷;从山东音乐考古发现看周代乐悬制度的演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8 韩晓;论明代山东运河城镇的发展与功能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蔡明伦;明代言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敬德;两汉皇家园林社会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532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532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c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