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阿尔泰边防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05 14:09
【摘要】: 在清代西北边防体系中,阿尔泰地区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乾隆平定准噶尔以后,阿尔泰地区始全部纳入清朝的版图。乾隆皇帝在此编旗设盟,建立军府机构,修建卡伦、台站,实行屯田,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边防建设,为清代阿尔泰地区的边防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此后百余年来阿尔泰边防的相对安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治初年中俄第一次勘分西北边界,彻底打破了乾隆之后阿尔泰边防的平静局面,是清代阿尔泰边防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与晚清时期全国的边防形势相契合,阿尔泰地区的边防进入一个严峻复杂、危机重重的历史阶段。此时的阿尔泰地区,是西北边疆地区诸多矛盾和问题的交汇处。对外紧邻强俄,处于防俄的第一线,面临着沙皇俄国的巨大威胁;对内处于新疆和外蒙古的交界地带,蒙古、哈萨克等民族在此游牧居住,民族关系复杂,宗教信仰歧异,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尖锐化。晚清时期发生在西北地区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诸如同治、光绪年间中俄两次勘分西北边界、同治年间新疆地区反清起义和外敌入侵导致的动荡局面、科塔借地之争和科阿分治以及清末在边疆地区推行新政等,都与阿尔泰地区有直接关系,都对阿尔泰地区的边防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晚清阿尔泰地区的边防就是晚清西北边防的一个缩影,是开启近代西北边防史研究的一把钥匙,是深入研究晚清西北边防史的一个绝好的标本。 同治、光绪年间中俄两次勘分西北边界,使阿尔泰地区的边防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两次分界,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占据了阿尔泰地区的大片土地,阿尔泰地区的中俄边界线大规模内缩,腹地变为边地,边防形势严重恶化。两次分界,导致阿尔泰地区西北部的8座卡伦经历了内迁——裁撤——复设——再次内迁的曲折过程,使乾隆时期构建的阿尔泰地区的卡伦防护体系遭到极大破坏。两次内迁之后的8座卡伦,驻兵数额大幅减少,防护边界的能力大为下降,事实上已经无法正常地履行其防外安内的职能。两次分界,导致原来住牧于卡伦之外的哈萨克牧民大量越卡内迁,进入阿尔泰乌梁海等蒙古部落的游牧地。内迁的哈萨克牧民数量众多,不可避免地与当地蒙古各部落争夺水草和牧地等资源,从而导致蒙哈矛盾激化,严重威胁到阿尔泰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同治年间新疆地区各族人民反清大起义和外敌入侵导致的长达十余年的动荡局面,对毗邻新疆的阿尔泰地区影响重大。新疆的动乱对阿尔泰边防是一次极为严峻的考验,阿尔泰地区作为北路蒙古地区的屏障,其边防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凸显和提升。在新疆动乱的冲击下,阿尔泰地区的边防体系暴露出诸多严重问题,主要包括:清政府在蒙古地区的军事动员能力严重下降,物资、兵员征调困难;盟旗体制下的蒙古兵战斗力严重下降;蒙古封建主对清王朝的离心力大为增强,满蒙政治联盟出现严重危机;蒙古台站负担过重,运力有限,已无法有效承担运送兵员、物资等重任;蒙古台站在起义回民的冲击下更加疲敝废弛;相关官员因循疲沓,迁延观望,不肯实心办事;蒙古台站的管理、使用出现诸多弊端等。以上问题,表明清朝前期确立的阿尔泰地区的边防体制和设施已经不能适应同治朝以后阿尔泰危殆万分的边防形势,急需改弦更张,更新治边理念,探索更为有效的边防制度。但当时的清王朝已经处于衰败时期,既没有厉行改革、化解危机的财力,也缺乏康雍乾时期经营北疆的那种生机勃勃的创造力和胸襟气度。 发生于光绪末年的科布多、阿尔泰分治,表面上看只是阿尔泰地区行政区划的一次变革,但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却会发现,它与当时西北地区的边防形势息息相关。科布多、阿尔泰分治,最初起因于科布多与塔城的借地之争。长达20余年的科塔借地纠纷,之所以旷日持久,愈演愈烈,根本原因在于同治、光绪年间阿尔泰地区严峻复杂的边防形势。在科塔借地纠纷的背后,隐藏着的关键因素是哈萨克牧民的内迁与安置问题,而哈萨克的大量内迁,又起因于近代以来俄国在西北地区的不断侵略扩张。可见,科塔借地之争,本质上仍是一个边防问题,既涉及到“安哈”的内容,又关联着“防俄”的考量。清廷正是在处理旷日持久的科塔借地纠纷中,逐步认识到阿尔泰山迤西一带边防地位的重要性。为加强对阿尔泰山一带的管理和边防力量,清廷决定将阿尔泰山迤西一带从科布多参赞大臣辖区分划出来,单独设官分治,派兵驻防。事实证明,科阿分治对于加强和巩固阿尔泰山一带的边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清末新政是20世纪初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一次内容极为广泛的变法自强运动。在边疆地区,新政的推行虽然相对迟缓,但其意义不容低估。科阿分治后,科布多办事大臣锡恒等人借着清末新政的东风,大力加强阿尔泰地区的边防建设,主要涉及编练新式军队、改善武器装备、发展屯垦、整修台站、接设电线、兴办学堂等内容,无论是治边理念的转变,还是边防武装力量与边防设施的建设,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阿尔泰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均较前有很大进步。清末新政对于加强和巩固阿尔泰地区边防的意义和作用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晚清阿尔泰边防留下极为沉痛的教训,为新时期的边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启示:一是治边思想和治边政策要因时而变,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二是要妥善处理好边疆地区的民族和宗教问题,制定正确的民族和宗教政策;三是要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尽快缩小内地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四是要加大边疆地区边防经费的投入,建设强大的边防,为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安全保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
本文编号:2253698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K2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宝音朝克图;;清代蒙古地区卡伦设置时间考——以漠北地区为中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林世慧;梁志忠;;近代东北边疆的危机与清末的移民实边思想[J];黑河学刊(地方历史版);1987年Z1期
3 乌力吉;试论清代盟旗制[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03期
4 余绳武 ,徐曰彪 ,刘存宽 ,张左糸 ,郑绍钦;中俄《北京条约》订立前沙俄对中国西北的侵略[J];近代史研究;1979年02期
5 赵秉忠;;清朝前期对东北地区的管辖[J];历史教学;1981年06期
6 栗振复;乾隆防御沙俄侵略的措施[J];历史档案;1983年03期
7 关克笑;清代吉林地区卡伦概述[J];历史档案;1985年04期
8 周学军;白剑光;;清代科布多西路的哈喇塔尔巴哈台卡伦设置考[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9 樊明方;;19世纪60年代中俄西段边界的划定[J];历史档案;2007年02期
10 于福顺;;清代新疆卡伦述略[J];历史研究;1979年04期
,本文编号:2253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5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