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成《孟子传》中的商鞅

发布时间:2018-10-20 07:18
【摘要】:正张九成是宋代理学家,年轻时跟随"程门高弟"杨时学习,是二程门下的再传弟子。张九成一生虽政绩平平,但曾在绍兴二年(1132年)的进士策试中拔得头筹,其经学思想及诸多解经著作在当世颇具影响(参见崔大华:《张九成的理学思想及其时代影响》,《浙江学刊》1983年第3期)。《宋史·张九成传》曰:"九成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79页)所著《孟子传》一书,主旨在于"发明义利经权之辨",阐发孟子之学的"尊王贱霸"之功,驳斥司马光等人对《孟子》的排斥和非议,《四库提要》称:"在九成诸著作中,此为最醇。"(《四库提要·孟子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不过,在这部被誉为"最醇"的作品里,张九成解说
[Abstract]:Zheng Zhang Jiusheng was a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Dynasty. When he was young, he studied with Cheng Men Gao Di Yang Shi, and was a second-pass disciple. Despite his mediocre achievements in his life, Zhang Jiucheng won the top spot in Shaoxing's second year (1132) Scholastic Policy examination. His thoughts on Confucian classics and his many work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classics were quite influential in the current world (see Cui Dahua: Zhang Jiucheng's Neo-Confucianism though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Times, Zhejiang academic Journal, No. 3, 1983). Zhang Jiucheng's Biography of Song Shi Zhang Jiucheng said: "Nine percent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exhortation. "(History of the Song Dynasty, 1977 edition of the Chinese Book Company, p. 11579)"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book, "Biography of Mencius", is to "debate the right of inventing the Sutra of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and to explain the merits of Mencius' study of "respecting kings and inferior tyrants." Refuting Si Maguang's ostracism and criticism of Mencius, the summary of four libraries states: "of all the works, 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e biography of Mencius of the four storeys, the book of the Siku of Wenyuange), however, in this work, which is known as the "most mellow", Zhang Jiucheng's explana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
【分类号】:K2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明岩;;商鞅治秦成功的理论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年21期

2 王浴熹;;从商鞅变法看厚赏重刑之风与礼乐教化之用[J];达州新论;2008年03期

3 仝卫敏;;《商君书·更法篇》成书刍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张金光;论秦自商鞅变法后的普遍土地国有制——对《秦商鞅变法后田制问题商榷》的商榷[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5 段战平;商鞅变法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李锋敏;;诚信视角下的商鞅变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7 王缨;;商鞅:从“信”到“霸”的变革者悲剧[J];领导文萃;2009年20期

8 魏希楠;刘琳;;浅析商鞅变法中军事法治思想[J];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9 程幸之;王敏;;浅析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与借鉴意义[J];作家;2010年06期

10 窦连荣;浅谈商鞅变法之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梅良勇;;宋都彭城与孟子的性善论[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2 王绍东;;论商鞅变法与我国古代户籍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3 申茂盛;;关于商鞅变法中改革家庭结构的分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4 徐兴祥;;文天祥爱国思想的儒学底蕴——兼论先秦儒家的人才思想[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5 晋文;;商鞅变法与秦国田租的征课——兼论秦汉“纳粟拜爵”与“更赋”的起源[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6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7 邓国光;;《春秋》与“王道”:先秦学术观念的基本考察[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8 杨英杰;赵东玉;;试论春秋政治格局中的秦[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宝才;;治水与子学[A];禹城与大禹文化文集[C];2002年

10 赵世超;;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英基;孟子“持志养气”说刍议[N];光明日报;2000年

2 广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史学博士 刘国祥;商鞅变法不是一次成功的变法[N];北京日报;2008年

3 江冬;“徒木立信”之商鞅变法[N];西部法制报;2009年

4 程念祺;美化商鞅变法有违史实[N];东方早报;2010年

5 财政部财科所研究员 赵云旗;强大从这里启程:秦孝公推商鞅变法[N];经济参考报;2008年

6 佚名;清代隐士康涛和他的《孟母断机教子图》[N];天水日报;2005年

7 专栏作家 五岳散人;秦朝的成功与灭亡[N];经济视点报;2010年

8 王子今;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序幕[N];学习时报;2000年

9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N];学习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孙燕燕;柳下惠后人称坐怀不乱疑为传说[N];北京科技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延峰;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2 欧阳凤莲;《商君书》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延昭;下沉与渗透: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元代教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生群;春秋经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5 陈荣庆;荀子与战国学术思潮[D];西北大学;2007年

6 夏保国;先秦舆论思想探源[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桂民;荀子思想与战国时期的礼学思潮[D];西北大学;2006年

8 马士远;周秦《尚书》流变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周春健;元代四书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晨捷;论儒家思想对西汉社会风尚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中会;商鞅变法思想及其法哲学内涵的思考[D];湖南大学;2009年

2 云智;孟子历史观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张荷群;北宋孟子学案[D];四川大学;2005年

4 杨慧芳;STS视域下的商鞅变法[D];山西大学;2008年

5 朱家有;论商君书的农战思想[D];河南大学;2008年

6 袁方;商鞅的“强秦之计”与秦国的政治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刘梦~,

本文编号:22824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24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3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