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瘟疫研究
[Abstract]:The Central Plains area of the Han Dynasty was a region with a high incidence of plague, especially the peak of epidemic diseas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Eastern Han Dynasty, which led to the massive and abnormal death of the population, caused economic depression, caused people's faith crisis, and gave the Central Plains earth society. The economy and the family have had a serious negative impact. The main factors inducing plague are the imbalanc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disorder of cold and heat, the chaos of times and the bad customs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maintain normal feudal order, the Han Dynasty took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ure the epidemic. Although it could not prevent and cure the epidemic effectively, it alleviated the epidemic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gave the survivors comfort in their hearts. For the disaster area after the people's life re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recovery played a positive role.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基金】:河南工业大学高级人才资助项目《中原经济区在历史上的战略地位》,项目编号:(2010BS062)
【分类号】:R-092;K2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赵夏竹;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3期
3 黄勇;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J];求索;2004年02期
4 王文涛;;汉代的抗疫救灾措施与疫病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6期
5 王文涛;;汉代的疫病及其流行特点[J];史学月刊;2006年11期
6 王永飞;;两汉时期疾疫的时空分布与特征[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刘继刚;;论东汉时期的疾疫[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年10期
8 龚胜生;刘杨;张涛;;先秦两汉时期疫灾地理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志国;;近代安徽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叶瑜,方修琦,葛全胜,郑景云;从动乱与水旱灾害的关系看清代山东气候变化的区域社会响应与适应[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3 张立胜;;近代山东巡抚的群体构成探析[J];德州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刘世斌;;浅析明清时期闽人入赣的原因及影响──以赣南地区为例[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5 郭成伟;姜晓敏;;“中国传统社会保障法制模式的选择”论纲——以盛世时期的法制实践为重点[J];法律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6 侯雨乐;赵景波;;两汉时期榆林地区干旱灾害初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11期
7 姜迎春;;由救恤到保障: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伤残军人的服务型抚恤探析——以国统区荣军教养院为中心[J];民国档案;2011年01期
8 阚道远;杨建平;;疫病防治视野下的中国政治变迁[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杨金辉;;长安昆明池的兴废变迁与功能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彭维英;殷淑燕;鲍小娟;任利利;;汉江上游历史时期寒冻灾害特征及其社会影响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A];近代中国(第十九辑)[C];2009年
2 郑洪;;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改良概况[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陈声柏;;近代以来甘宁青地区的基督宗教传播及其研究——以2009年之前的中文文献为中心[A];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第三辑)——第三届“宗教对话与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旭东;;平常的日子与非常的控制——一次晚清乡村危机及其社会结构的再思考[A];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2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李健彪;近代西北回族社会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郑发展;近代河南人口问题研究(1912-1953)[D];复旦大学;2010年
6 单丽;清代古典霍乱流行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王文远;古代中国防疫思想与方法及其现代应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琳;经方常用50味药物在《外台秘要》中的用量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10 赵瑞军;刘秀“退功臣而进文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慧雯;民国时期河南地区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文保;明代基层防卫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苏立磊;我国农村公共危机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俊荣;汉魏六朝道教仙传故事类型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牛文澜;儒医张仲景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赵志纯;清代山东沂州府经济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杨毅彬;上海市气象灾害预警改革研究(2000-2010)[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翟磊;清代山东疫灾的时空分布及其社会影响与反馈[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锐;两汉关中地区自然灾害与政府应对策略相互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桑京京;渭河下游历史时期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光,邹国慰;略论两汉疫情的特点和救灾措施[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赵夏竹;汉末三国时代的疾疫、社会与文学[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3期
3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瘴病分布变迁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4期
4 龚胜生;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J];地理学报;2003年06期
5 龚胜生;2000年来中国地甲病的地理分布变迁[J];地理学报;1999年04期
6 龚胜生;湖北瘟疫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770BC~AD1911[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7 龚胜生;中国先秦两汉时期疟疾地理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4期
8 宋镇豪;商代的疾患医疗与卫生保健[J];历史研究;2004年02期
9 赖文,李永宸;东汉末建安大疫考──兼论仲景《伤寒论》是世界上第一部流行性感冒研究专著[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年08期
10 王文涛;;汉代的疫病及其流行特点[J];史学月刊;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潘明娟;王社教;;两汉疾疫及其应对机制初探[J];秦汉研究;2012年00期
2 吴方浪;吴方基;;东汉时期的“疫”灾再探[J];城市与减灾;2012年06期
3 彭兰;;爱在丝绸之路[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3年01期
4 杨丽;;两汉时期中原地区瘟疫研究[J];中州学刊;2014年02期
5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付笑萍;;班固与班姓[A];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古文分会成立30周年暨第二十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卜风贤;樊志民;;两汉宫廷斗争中用毒现象透析[A];第一届中国古代毒物学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封海清;;儒学式微与西晋灭亡——道德失落的政治危害[A];孔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 李勉 晋文;两汉时期合肥兴衰的原因[N];合肥日报;2013年
2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副研究员 杨振红;两汉时期的农器演进及其地位[N];光明日报;2002年
3 李小树;两汉时期史学的传播[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范爱萍;“牛郎织女”与汉代婚姻[N];中国艺术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汤文学;亚布力“狼洞”发现战国两汉时期遗址[N];哈尔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涛;元前《史记》诠释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卫东;有关两汉时期皖南开发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飞;两汉时期疫病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侯瑞;两汉时期的军法[D];吉林大学;2007年
4 陈玉霞;两汉时期冀州的官吏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吕文静;论两汉时期的尊老养老传统[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耀;两汉时期民族政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2年
7 陈淑燕;两汉民间慈善事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苏翔;两汉时期乐俑考[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李慧强;两汉教化与社会犯罪预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家钊;两汉救荒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2830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