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多方使用西士及其原因试析
[Abstract]:Emperor Kangxi pioneered the appointment of West Scholars in the court and palace in Chinese history. Western missionaries were appointed by Emperor Kangxi to give full play to Western science and art. Emperor Kangxi used Xi Shi to serve in the Qing Dynasty, to make calendars; to cast western artillery; to give western soldiers ministry titles, documents, to participate in diplomatic negotiations and missions to the West; to send foreign countries and the Holy see in the name of the emperor's special dispatch; to send them to map mapping all over the country;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of large books; to work in the translation of western medicine and medic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treat diseases; to produce works of art to provide appreciation; and to do some odd things, such as presiding over the relief work of Beijing teachers. The reason why Emperor Kangxi entrusted Xi Shi with various missions is the combination of national government affairs and personal interests: making the scientific calendar is the need of the monarch who founded the country by agriculture, concluding the border treaty with Russia and mapping map to consolidate the territory and preserve the land; With the help of western scientific knowledge, he suppressed the Han ministers culturally and enjoyed the western scientific and medical achievements brought by the Western scholars. Emperor Kangxi once allowed Catholicism to preach, promoting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the emergence of the golden ag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atholicism; setting a precedent for the signing of official treati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foreign countries with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ioneering the recruitment of international talents. So that later generations can learn from the law. Emperor Kangxi was also a pioneer of western science and culture, and left behind the cultural heritage of enlightening future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
【分类号】:K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冯尔康;;康雍乾三帝天主教非“伪教”观与相应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2 黄兴涛;;明末至清前期西学的再认识[J];清史研究;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雪梅;佟大群;;清代安徽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职官年表》考订[J];安徽史学;2008年02期
2 朱凤祥;;自然灾害对清代小农经济劳动力资源的破坏[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3 张德让;;清代的翻译会通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吴国庆;;乾嘉“汉学”范畴演变的多维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1期
5 梁继;;康熙东巡二三事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贾庆军;;明清之际传教士东来之历史背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岳圆;岳铜铃;;论清朝康熙帝的廉政观[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李启成;;清末民初刑法变革之历史考察——以人口买卖为中心的分析[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陈利;邓建鹏;宋思妮;;法律、帝国与近代中西关系的历史学:1784年“休斯女士号”冲突的个案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彭艳芬;;白洋淀区域航运功能的历史考察[J];保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雅晶;;清代完颜氏和素事迹考[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2 崔军伟;;清代纪传体国史纂修与皇权掌控[A];满学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曹虹;;清代帝王训诰与文统理念——桐城派开宗传衍背景的一个考察[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崔军伟;;清代皇权与国史纂修[A];清代政治制度与民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雪源;;薛凤祚研究刍议[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6 莫小也;;18世纪清宫廷“海西派”绘画的时代背景[A];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7 吴伯娅;;耶稣会士白晋对《易经》的研究[A];中西初识二编——明清之际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徐公喜;;《朱子学提纲》与朱子学说特性[A];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26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牛亚华;;《医学原始》与《重订解体新书》[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长林;;欧洲文艺复兴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国[C];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卫钰;康雍时期云南铜矿业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晶君;《钦定台规》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4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5 左珂;黄宗羲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刘盈;福建与西班牙东来者的自我诠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易;清代福州鳌峰书院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管亚男;《律吕正义.续编》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韩琦;康熙朝法国耶稣会士在华的科学活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2期
2 冯尔康;;雍乾禁教中天主教的传播与信众[J];安徽史学;2013年01期
3 冯尔康;;雍乾时期天主教徒的宗教情结[J];安徽史学;2013年04期
4 龚书铎;晚清西学约议[J];近代史研究;1991年02期
5 冯尔康;;清代前期江南天主教徒宗教活动点滴谈[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3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静霞;明译《几何原本》确定数学术语的方法与原则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海凤;;从康熙朝档案研究锡伯族妇女遭遇[J];黑龙江史志;2006年03期
2 窦茗;;木兰行围——康熙考察皇子的重要途径[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包恒新;;康熙吏治思想探义[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11期
4 冯伯群;;康熙帝风趣写朱批[J];档案;2007年01期
5 何春红;王柠;;康熙朝山西救灾与吏治初探[J];沧桑;2008年01期
6 席会东;;清康熙绘本《黄河图》及相关史实考述[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5期
7 王金艳;;析康熙帝的防灾思想[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丁春梅;;康熙朝清政府退回俄国文书研究[J];档案学通讯;2011年02期
9 常建华;;长安之旅:康熙帝西巡探讨[J];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10 胡蓉彬;;从《康熙大帝》看康熙的“汉”意识[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徐广源;;康熙帝——清朝陵寝制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七辑 )[C];2010年
2 王和平;;康熙朝御用玻璃厂与西方传教士[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侯铁力;摹画康熙朝服像[N];中国文物报;2012年
2 高翔;康熙帝及其时代[N];光明日报;2002年
3 刘研;康熙爱民[N];中国档案报;2001年
4 演讲人 阎崇年;康熙盛世的历史思考[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日根;康熙吏治观发微[N];团结报;2014年
6 刘潞;康熙与西洋科学[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秦国经;康熙帝御案上的座右铭[N];中国档案报;2001年
8 徐广源;“下嫁”皇太后与她的昭西陵[N];中国档案报;2001年
9 陈力丹;怎样看待史剧中的历史[N];北京日报;2002年
10 何林;康熙套钱热集不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宁;康熙帝战争诗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成积春;走向盛世的政治思维[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勇;康熙理学思想初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赖玉芹;论康熙帝的科技管理思想及举措[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杨宇彤;康熙帝驻跸归化城考述[D];内蒙古大学;2007年
4 耿琦;康熙帝宽大政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朱鸿雁;康熙的国家政策初探[D];东北大学;2008年
6 唐博;康熙末年政治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7 王金艳;康熙朝地方仓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8 曹青;西方传教士与清康熙朝政关系述论[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9 杨春君;清康熙朝之强盗案及其司法实践[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杜雪莹;康熙帝的佛道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83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8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