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自称“正统”的理论诉求及其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gime established by the Liao Dynasty, the Jin people asked the Liao Dynasty to seal the book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the "seal tribute system" when the Jin people first established the great Jin regime in order to obtai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regime established by the Liao regime. When they destroyed the Liao regime, they called themselves orthodoxy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thought of inheriting the "orthodoxy" of the Liao regime. By the time of Jin Xizong, he was not satisfied with the "orthodoxy" of inheriting half of the regime belonging to the Yi Di, but also based on the theory and thought of the superior position of the Jin regime in the "Feng Gong system", that is, "the inverted tributary". Remolding the image of "Chinese orthodoxy" of the Jin regime. In the perfect period of Hailing King, he was still dissatisfied with the position that the Jin Dynasty had made various political regimes, such as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submissive and courteous, and started a war against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and ideology that "emperors have been in the world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can then be orthodox." Trying to get the whole world to recognize the "Chinese orthodoxy" of his Great Jin Dynasty. Jin Shizong declared to the world that the Jin Dynasty was still "Chinese orthodoxy" without unifying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thought that "our country is not a Liao Dynasty, the Song Dynasty's master,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the world" and "virtue" should be "orthodox". Jin Zhangzong and Jin Xuanzong launched a large-scal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German luck" in an attempt to add theoretical weight to the Jin regime's self-proclaimed "Chinese orthodoxy" according to the "orthodox" theory and doctrine of "five virtues at the end". The Jin people claimed to b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orthodoxy", although it was mainly based on and applied the traditional "orthodox" theory put forward by scholars and politicians represented by Han Confucianism in history, and there was not much innovation in it. However, there are also some changes and exertions to the traditional orthodox theory from time to time. The idea of "not taking the five elements as the order of birth" and the idea of "taking the decline of virtue to see its luck" openly challenged the influential doctrine of "the end of five virtues" in history; they opposed "taking the Chinese race (mainly referring to the Han nationality) as a positive view". Traditional orthodox theories and ideas, such as pseudo-orthodoxy,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later generation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古代东北民族的‘中国’认同与民族凝聚力研究”(10YJA77007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历代边疆治理研究”(10JJD0008)
【分类号】:K24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浦江;德运之争与辽金王朝的正统性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鹏宇;;浅论完颜亮改革对契丹人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方潇;;清代救灾法律制度述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庄华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开发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高强;清末革命派尊黄现象述论[J];安徽史学;2001年04期
5 李国环;孙中山发展农业和振兴实业的经济思想述评[J];安徽史学;2002年03期
6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国文官考试制度平议[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7 操申斌;近代中国大同思想的比较研究及其启示[J];安徽史学;2005年06期
8 肖建新;;宋代的监察机制[J];安徽史学;2006年02期
9 王建伟;;20世纪20年代国民党“反帝”口号评析[J];安徽史学;2010年02期
10 陶季邑;;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J];安徽史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寒冰;项佐涛;;十月革命与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解读中国人的十月革命观[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宇和;;山在虚无缥缈间:孙逸仙民生主义伦敦探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3 孙晓春;;人民主权观念与现代民主——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过程的政治文化解读[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刘海峰;;“科举,非恶制也”——兼谈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吴凤霞;;金代直臣路铎[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6 姚会元;;孙中山的金融理论与实践[A];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国钱币》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7 梅良勇;魏瑞香;;瞿秋白的民族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8 陶玉坤;;北方游牧民族的王位继承制度[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蒋晓城;;更无花态度,,全有雪精神——南渡及南宋前期的艳情词[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齐卫平;;孙中山向西方寻找真理途程的历史考察[A];近代中国(第二辑)[C];199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玉忠;宋代刑事审判权制约机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徐少辉;上海金融中心法制变迁及决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郭胜利;民国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锋;黎元洪与民初政局[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荣臻;国民政府时期的北京社会救助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昊;女真建国前社会组织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浩;论岳飞历史地位的变迁[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俊博;青年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与特征[D];湘潭大学;2010年
4 张盛满;华侨参政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新生;中学历史教学中世界意识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春志;民国文官抚恤制度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邢宇峰;宋代太学管理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邓晓飞;宋代商税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林萍;南宋江西地区民间祠神信仰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梁肖;民国时期皖北水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德金;;辽朝正统观念的形成与发展[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6年01期
2 何德章;;北魏国号与正统问题[J];历史研究;1992年03期
3 刘复生;宋朝“火运”论略——兼谈“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J];历史研究;1997年03期
4 郭康松;辽朝夷夏观的演变[J];中国史研究;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松;;岩峦怪特 林薄华滋——静宜园[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3年01期
2 周鼎初,徐德龙;金世宗“宇内小康”道路试探[J];咸宁师专学报;1999年02期
3 王充闾;;吊“金源故都”文(三)[J];紫禁城;2007年03期
4 王德恒;;解密金皇陵(二)[J];知识就是力量;2010年03期
5 赵甫秦;;北宋“开禧北伐”前后事[J];深交所;2007年08期
6 王宏志;;略论金世宗的宗教政策[J];中国历史文物;1989年00期
7 张志勇;论金世宗以“宽仁”治国的思想(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崔海军;;李俊民生平略论[J];青年文学家;2011年05期
9 朱耀廷;谈金世宗的用人政策[J];社会科学辑刊;1988年06期
10 柏玉龙;清廉节俭话名人(上)[J];中国公务员;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维彬;;文化视角下的中国[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潘伟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空间分布发展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李幼铭;吴永刚;;我国油储地球物理学研究的现状及思考[A];《地球物理学报》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50周年专刊[C];1997年
5 李焱荣;刘中平;王东;何万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信息人才建设[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6 钟书华;;我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规划研究[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朱蓓;肖军;;生态工业园发展综述[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8 刘新卫;;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的耕地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甄橙;;中国的西方医学史研究[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1届3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邵瑶春;;论中国市场营销伦理建设[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肃勇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金世宗为何颁布保护山林走兽法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陆元;香山道上话永安[N];中国档案报;2005年
3 贵州 魏玉光;正统瓷器世间稀[N];中国商报;2001年
4 景爱;北京的前身——金中都[N];中国教育报;2003年
5 薛延龄;“大定通宝”探源[N];中国商报;2007年
6 栾梅建;通俗文学中国小说之正统[N];文艺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王玲 通讯员 宋英华;小昆嵛山:全真教嵛山派的“孕育地”[N];威海日报;2008年
8 秦凤岚;新发现的固县村金代牒文碑[N];铜川日报;2008年
9 戴庭玉;琼岛春阴:何似天上人间[N];中华工商时报;2008年
10 盛秋明;扎根山区 心系群众[N];人民法院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琛;中国水产品市场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00年
2 盖艳梅;金融控股公司模式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巫晓燕;审美现代性视野下的中国当代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齐德利;中国丹霞地貌多尺度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波;城市公共空间的历史演变[D];四川大学;2005年
6 宋玉成;中日吸收西方写实油画比较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7 陈明晖;庞加莱在中国[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2006年
8 金铁洙;中韩两国教师教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文华;加拿大与中国经济诈欺犯罪比较[D];北京大学;2002年
10 王春玲;中国果林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建博;FDI在中国的区域分布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存彪;中国多层次直销的现状及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3 付娟;转型期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塑[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4 李范一;试论中国基金会的企业化运作[D];东北大学;2005年
5 吴涛;“刘翔效应”对我国田径运动影响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6年
6 刘佳;中国电信业关系营销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赵成;中国产学合作教育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孙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浅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刘一;民国时期女子财产继承权的肇端[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王苗苗;美国新干涉主义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925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gdslw/2292521.html